第06版:民意周刊

用好历史风貌建筑资源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5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九国租界汇集海河两岸,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是天津特有的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近日,天津市政协委员李秋增调研提出,要科学保护、统筹规划、充分盘活利用好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打造天津特色城市名片,对于提升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特别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

天津作为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多元并蓄的地域文化特色。

调研中,李秋增发现,作为直辖市,天津市相比其他省份面积较小、可用资源较少,产业发展相对受到制约,但现阶段尚有700余栋历史建筑未开发利用,已开发的历史建筑也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同时,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分散于各区各处,如:多国建筑汇集和平区五大道、亚洲唯一的意式大型建筑群意大利风情街、风格各异的各式教堂建筑位于河北区。这些建筑归口不同区管理,定位与规划“各自为政”,且在多年发展过程中产权和使用权归属复杂难解,各区财力和精力有限,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存在困难。在李秋增看来,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发展模式重复雷同,特色不突出,规模效应难以形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明显。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存在资源整合利用不完整问题。根据基层调研,也存在现有历史文化街区归类较模糊,优质旅游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更好释放等问题。”李秋增认为,要厘清资源底数,统筹发展规划。对全市历史建筑开展全面细致地排查统计、摸清底数,对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的历史建筑调查立档,厘清产权和使用权归属,为统筹全市发展规划打好基础。

在李秋增看来,要对纳入规划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全方位测绘,对其艺术、科学、人文价值进行研判,便于因地制宜、因建筑制宜地加以利用,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他建议以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基础,将历史风貌建筑发展融入天津市整体战略布局,形成全市统一的规划发展方案。

“建议多元盘活利用,打造特色品牌。针对历史风貌建筑资源的不同优势和特点,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如发挥五大道、意风区等地区优质小洋楼聚集、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特点,依托其地域、交通、教育等优势资源,加大空置载体招商引资力度,精准引入相关产业,打造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地。”他特别指出,要发挥意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名人故居众多的优势,在意大利兵营旧址等设立特色或专业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让文化看得见、摸得到、能体验、有厚度,打造天津“会客厅”特色文化品牌。

如何打造优质平台,做好发展大文章。李秋增建议,通过历史风貌街区的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发挥天津会客厅的带动效应,合理利用存量载体,落实落地鼓励政策,集合各方资源和力量,重点招商引入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对接市场、对接政策,让更多好企业认识到天津“值得来、应该来”,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高端商业、高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2022-07-25 张原 李宁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261.html 1 用好历史风貌建筑资源 28,2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