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盆景以美学走向世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5日   第 10 版)

作者:王汉英

绿肥红瘦

一阵风过,沙沙声响,仿佛山野之声滑入耳畔,植物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若风再大一点,又好似松涛汹涌,苍萝摇动。

时值2022年立夏,万紫千红的春景正被初夏的浓绿替代,站在长江之滨枞阳县的盆景园里,耳畔和眼中出现的皆是自然界的天籁和诗意。眼前的松柏盆景有两万多盆,黑松最多,其次是黄山松、五针松,以及柏树系列等,春杜鹃开始闭目养神,夏杜鹃在一片青翠之中傲然怒放。

安徽枞阳县是中国美学大师朱光潜的故乡,地处长江北岸,地理上有独特的山水风貌和黑松黄山松盆景资源。20多年前,全国政协在枞阳帮助扶贫,提出“文化兴县”的文化帮扶措施,并创建了当时安徽省第一个盆景花卉产业协会。如今的枞阳盆景文化产业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经济类型,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路子。

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盆景海洋里郁郁葱葱的植物气息,为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胜景而折服。每一株造型别致的盆景都在展现出一首唐诗或者一幅宋画的情境。徜徉在盆景园的花木小径上,松有松的姿,柏有柏的态,生韵生情,各有怀抱。

而盆景园外的一群工人,正在紧张地调度盆景的运输,一大卡车的盆景正向厦门进发。枞阳盆景风格传承徽派盆景园艺,朴拙中有灵动,高洁中藏格调,耐品、耐赏,市场销路有保障。

当暮色逐渐蔓延,忙碌的养护工作退居幕后,产地直发直播开始登场。有趣的是盆景师们,每卖出一盆盆景,他们不会说卖出或售出,他们会这样说:“送她们出嫁。”

情同此心,人同此理,一盆盆像子女一样呵护养育的小苗,相互陪伴四季风霜雨雪,冷了热了饥了肥了,每一天何止看三回,到逐渐出落成天姿国色或者朗朗英才时,求亲的人打破手机和网络,下聘求购,再不舍,也得割爱,为产业计。真的是“痛并快乐着”,这句热词,是枞阳盆景师们最好的注脚。

在2019年的北京世园会中,一盆名为“奔腾”的石榴盆景在国际竞赛展中,荣获金奖。在2017年的深圳文博会中,一件巨型根雕引得中外游人流连忘返,不舍离去。和这些同行相比,枞阳盆景、根雕、花艺产业并不落后,一样可圈可点: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用于绿化的苗木花卉三分之一就来自于枞阳;枞阳县麒麟镇的小叶榆树嫁接技术获得了13项国家专利;枞阳的黑松因为造型独特,含蓄雅洁,和枞阳杜鹃盆景并称全国双绝。

如今枞阳县盆景和育苗基地达到一万余亩,全县盆景产业形成以精品盆景和艺术大师为龙头,以育苗基地、素材基地和花卉基地为产业支撑的产业布局,从业人数达到3000余人。枞阳农业由传统农业走向审美高端,是文化兴县战略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

从枞阳出发

说盆景是活动的文物,它当之无愧。盆景艺术家从历史和自然中获取灵感,创造出有形有神的绿色文化产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一件件盆景,一件件根雕,是传统文化和当代审美的相互渗透,是鉴赏和消费的双向联动,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品质需求。

如果梳理枞阳县盆景产业大事记,枞阳盆景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1999年元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枞阳盆景根雕展。盆景展品200件、根雕作品1000件,叫“千鹤呈祥”。20多年来,枞阳盆景人对当年的盛况如数家珍、念念不忘。

古枞阳曾经是码头重镇,“桐城派”文风蔚然乡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是枞阳人的口头语,代代相传,八十老翁在书店苦读,是常有的事。

枞阳盆景人是在这样的乡风之下成长起来的,虽然师法徽派盆景风格,却件件包含自己独到的审美理念,有“桐城派”文化杂糅其中,富有创造性。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次盆景展,对于枞阳盆景从业者而言,是从茫茫然的个体作坊单位惊醒,开眼看世界。通过盆景的产业化、规模化、综合化,可以进入市场主体与茶、古琴、书法、戏曲、园林、会展珠连璧合形成高端文化产品,用以一带十的产业拓展模式,出口盆景产品至全世界。盆景的规模化运作,利润是可预期的,同时又提升了产品的艺术价值。枞阳盆景人从这次展出和交流中,补充营养,及时充电,只有开眼看世界,才能长本事。外乡人都说枞阳人聪明,也许是对的,其实是枞阳盆景人善于学习。

几十年的时光证明,枞阳盆景产业前景远远超出预期。这部分富起来的盆景人,依旧天天着工作服,戴草帽,尘土满面,沉默寡言,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信息爆棚的时代,他们仍怀有匠人之心,以植一盆天地的精气神,为人生作画。不光是匠心,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初心,在他们为数不多的谈话中,反哺家乡的念头,自始至终,不曾懈怠。

时间的黄金

枞阳盆景人确实是富裕起来了,但决不能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现状,要百花齐放,要以盆景为媒介,打造盆景园林休闲空间,与戏曲、民乐、绘画、茶艺、影视等深度合作,多产业创新发展,跨界合力,从低中价值链向高价值链迈进。

从地域看,从盆景企业规模效益上看,从园艺工作者来看,从文化艺术影响力上来看,从带动脱贫和促就业上来看,说枞阳盆景是乡村振兴中的支柱产业,并没有夸大。枞阳盆景企业做得确实很大,可我仍感到,他们中大多数从业者在文化培训方面,明显不够。既扎根于枞阳大地,为什么放着那么多先贤的特色文化资源不用,可惜可惜。文创产品,重在“文”,化在“创”上,知识付费的时代,枞阳盆景人勤劳之余,更要与时俱进,根植绿色,根植文化。

枞阳老百姓爱说一句话:土里生白玉,地里长黄金。或者在不远的某一天,我们也会看到,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小城枞阳,有一盆叫“负雪”的大型盆景,带来名扬中外的喜讯。有一个叫“孟实”的园子,阳光,落叶,修竹,清泉,藤蔓,山石,共同酝酿出“枞阳园林记”的清芬隽味,和它的无言之美。

(作者系第九届铜陵市政协委员)

2022-07-25 王汉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280.html 1 盆景以美学走向世界 28,2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