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好生态,引得千万鸟来“栖”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8日   第 05 版)

作者:金东淑 吕东浩

沙滩上,成群的海鸥惬意地晒着太阳;悬崖上,一排排海鸬鹚仿佛在等待“检阅”;海面上,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愉悦景象……每年从春天到夏季,数以万计的候鸟陆续如约而至,在仅有3.8公顷的蛋坨子岛“安营扎寨”“添丁进口”。

蛋坨子岛位于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黄嘴白鹭、海鸬鹚和游隼等珍稀鸟类的理想繁殖地。一个“弹丸之地”,何以成为鸟儿的天堂?

“这些年,每年约有上万只鸟在蛋坨子岛迁徙繁殖。”大连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大永介绍说,每年的4月中旬,鸟类就会陆续上岛,筑巢、求偶、产卵、孵化,教幼鸟游泳、捕食、飞翔。到了7月至8月上旬,孵化出来的小鸟基本学会飞翔了,就会跟着大鸟陆续飞离。

“有了好生态,才能引得‘稀客’来。”李大永回忆,2014年至2019年间,春季干旱少雨,蛋坨子岛上本就稀少的灌木基本死亡殆尽,而黄嘴白鹭必须筑巢在灌木丛中。一度,黄嘴白鹭因缺少营巢所用的巢材,很少光顾这里。为恢复鸟类繁殖环境,保护区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参考原生植被情况,选择了适合恢复灌木植被的花曲柳、小叶朴、小叶鼠李、腺毛茶藨子等树种。

几年下来,生态修复初见成效,黄嘴白鹭又陆续重返适合它们营巢繁育的蛋坨子岛。今年观测到,保护区发现黄嘴白鹭数量明显增多,有时甚至在一个监控镜头内能同时出现8只黄嘴白鹭,海鸬鹚也由先前的一二百只,增加到现在的六七百只。

如今每逢登上蛋坨子岛,管理人员见到幼鸟,就会用布袋轻轻将其套上,先用弹簧秤称重,再拿一个铝环套在幼鸟腿上,用钳子将其夹紧。“这是在为候鸟做‘环志’。”管理人员介绍说,“环志”是鸟儿的“身份证”,可以掌握候鸟的分布和迁徙路线,对候鸟研究非常有价值。

早在2011年,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开始参与鸟类“环志”工作,共计“环志”鸟类785只,包括黑尾鸥、黄嘴白鹭、小白鹭等,并不断回收到鸟类“环志”信息,其中包括收到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返回的照片,进一步验证了黄嘴白鹭的两条迁徙路径:一条系沿着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经台湾海峡直达菲律宾越冬;另一条则是经过我国东南沿海经海南岛直达越南越冬。

2018年以来,保护区又参与黄渤海湿地水鸟同步监测项目,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大数据采集,进一步摸清周边水鸟的迁徙习性,为我国研究湿地生态环境及水鸟迁徙规律提供科考的数据支撑。同时,利用自然资源“调查云”在保护区开展日常巡护,切实守护好这片鸟类生存栖息的“乐园”。

2022-07-28 金东淑 吕东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437.html 1 好生态,引得千万鸟来“栖” 28,4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