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亮
小时候听说周建人,只知道是鲁迅的弟弟,其他一概不知。
与周建人的初次“交往”是因中学生物学教材。在一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培训会议上,第一次听说了新中国第一套中学生物学教材是周建人先生编的,方知周先生是颇有建树的大人物。随后追根溯源,想找一下周建人编的教材是什么模样。
找来找去,找到了不少故事。周建人小时候家道中落,17岁时刻苦钻研植物生物学科,写成《会稽山采物记》和《镇塘前观潮记》,开启了数十年的科普写作生活;34岁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开始编写《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 生物学》(1933年出版),至1950年7月已达253版,教科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曾长时间为全国中小学所采用,对于普及科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59岁时,他用白话文翻译的《物种起源》出版,引起轰动,被誉为是大家手笔,扛鼎之作;61岁时,他执笔编写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生物学教材——《初级中学动物学课本》(上、下册),由新华书店出版,校订《初级中学植物学课本》(上、下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他编的教材传播了生物学科学知识,开创了新中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的体例,语言简洁传神,具科学美感,为后来者所效仿。
不仅如此,他还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论谈生物科学的教材和教法》一文,谈到了自己的生物学教育思想:“学习自然科学时,使青年学到的知识当不是一块块的僵硬的知识,应该是活知识……要是初学者容易消化吸收,必须取与实际生活有关,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材料”“现在并不否认自然科学能教育知识,但同时必须重视它的思想教育意义”。
初次“交往”,让我感觉有点惭愧,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居然刚刚了解周建人。
与周建人先生的第二次“交往”,是在我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时。10年前,我对民主党派的认识还懵懵懂懂,后来学习了有关资料才明白,中国民主促进会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创始人有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
1932年,周建人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筹备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留在上海的文化教育界爱国人士一起,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1945年,57岁的周建人与民进的其他创始人在上海创办了民进,纲领是“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几年,他与许杰、许广平等人发表《我们对于处置敌日在华商人的意见》,提出严惩战犯、赔偿文物图籍、财产与土地损失等六项要求,发表《论历史行进的方向》《漫谈一党专政》等文章,呼吁民主,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期间他在《民主》《周报》《新文化》和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多篇纪念鲁迅的文章和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章,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内战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被任命为出版总署副署长、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平时公务是十分繁忙的,但他却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一名会员,按时交会费,做省长时,每次到京开会都是坐普通客车,和群众在一起,退休后很少到疗养胜地去休养……
和周建人的第二次“交往”,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我与周建人的第三次“交往”是2021年7月到西柏坡学访。在中央统战部旧址,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我们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与统一战线的历史关系,了解了中国民主促进会7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光辉历史。尤其是了解到周建人曾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人,在推进民进组织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休戚与共、荣辱共担的发展历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35年,瞿秋白被捕后,从狱中写信给周建人,通过他与鲁迅和杨之华(瞿秋白夫人)建立起联系;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民进立即表示拥护和响应,同年秋,周建人一家悄然离开上海,乘船北上到达天津,辗转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1949年9月,周建人与马叙伦、许广平、王绍鏊、雷洁琼等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制订《共同纲领》和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周建人给《北京晚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写文章,主讲反对封建思想,崇尚科学,鼓励要进行思想革命,认为思想解放是当今中国的头等大事,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关键;晚年行动不便的他重译《共产党宣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严隽琪评价说,以周建人同志为代表的民进老一辈领导人,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觉选择并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形成了民进“立会为公,参政为民,以党为师”的优良传统。
三次“交往”,是专业能力的升华,是精神世界的洗礼,更是人生的精准导航。
(作者单位:民进天津市东丽区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