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菡娟
今年的“七下八上”依然不太平静。降雨、台风等这些防汛关键期的“常客”依次登场。
7月26日至27日,海河流域大部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累积最大点雨量河北衡水油子站238毫米、北京朝阳常营站250.5毫米;
8月7日至10日,西北东北部、华北中部南部、黄淮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受台风木兰影响,8月9—11日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有强降雨过程,广西西江、郁江、北流河及桂南沿海,广东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及粤西沿海,海南南渡江、昌化江等河流出现涨水过程,暴雨区部分中小河流未来几天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山丘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风雨虽无定,但随着近年来,大江大河骨干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取得重要进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弱项加快建设,监测预警体系精准调度能力得到加强,我国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
强化“四预”:跑赢灾情
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作为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四预”助力我们跑赢灾情。
早在7月1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研判“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洪旱形势,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李国英强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要在充分研究近期洪旱形势和前期汛情特点基础上,精准对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提前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应对准备。其中,他也多次强调一定要扎实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针对洪水防御过程中“降雨—产流—汇流—演进、总量—洪峰—过程—调度、流域—干流—支流—断面、技术—料物—队伍—组织”四个链条,精准管控全过程、各环节。聚焦洪水各要素,滚动分析演算洪水情况,根据洪水演进和水工程蓄泄预演结果,系统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科学调控江河重点断面洪水,在重点地区、重要工程预置巡查人员、技术专家、抢险力量,牢牢把握洪水防御的主动权。
7月26日至27日,受降雨影响,滦河、北运河、蓟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等河流出现涨水过程。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发布洪水预报成果73站次,调度潘家口、大黑汀、岳城水库提前预泄腾出3000万立方米库容,督促京津冀三省市做好信息沟通共享,科学调度骨干水闸枢纽有序分泄洪水。
北京市政府负责同志坐镇指挥强降雨应对工作,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和积水内涝风险预警,启动防洪排涝Ⅳ级应急响应,调度北运河、潮白河等河道预泄腾容、降低水位,调度北运河沙河闸、北关闸等泄洪3700多万立方米,全市水务系统5000余人在岗值守,出动巡查水库、水闸、堤防等2000余人次,排水集团派出防汛人员4792人次,排除积滞水点30多处。
加固水库:守好“一盆水”
“以前进入5月,只要一下大雨,我就害怕,时不时自己也会去水库大坝上看看情况,生怕水库大坝会垮塌。现在好了,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也不漏水了,进入汛期也不害怕了。”住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广德口水库下游的吴老伯激动地说。
广德口水库2021年实施除险加固,完善了下游贴坡排水、坝顶道路、右坝肩及溢洪道帷幕灌浆等。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水库保坝能力大大提升,防洪、调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了下游1.4万亩的农田灌溉。
广德口水库从百姓的“心腹大患”蜕变成安全保障和民生福祉,这只是神州大地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壮阔实践中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病险水库的逐年“摘帽”,水利工程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凸显。
据水利部运行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水库大坝总量多,现有9.8万座水库星罗棋布在中国大地上,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其中约95%的水库是小型水库。然而病险水库多,虽然已经开展几轮大规模除险加固工作,但目前仍有大量病险水库存在。土石坝多、老旧坝多,约92%的水库大坝是土石坝,约80%的水库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始建标准低。高坝数量多,在世界排名第一,200米以上的高坝已建20座、在建15座。
总体数量多、病险水库多、土石坝多、老旧坝多叠加,加之近年来超强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给水库安全带来严峻风险和挑战。水库大坝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公共安全,水库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水利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监测预警设施建设、以县域为单元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等重点任务。《方案》要求,到“十四五”末,全部完成现有及新增的约1.94万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55370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和47284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对分散管理的48226座小型水库全面实行专业化管护模式;推进水库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今年端午节期间,湖南省发生长达5天的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部分江河水位猛涨。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陶伊村的团结水库,24小时降雨299毫米,洪水翻过坝顶,出现最为凶险的漫坝险情。但由于团结水库实施了高质量的除险加固,水库大坝经受住了超标准洪水最严苛的考验,最终化险为夷。
同样,在应对今年以来最强暴雨时,位于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的照咀2#水库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前顶着‘病险水库’的帽子,汛期必须空库运行。经历了这轮强降雨,水库不仅充分拦洪削峰,还蓄了满满一水库的水。”济南市莱芜区水利局副局长李金锋说,“这是水库除险加固后最直接的效益。”
2021年以来,水利部多渠道筹集资金216亿元,全力推进769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完工4586座。协调财政部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额度64.38亿元,全力推进31013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和23217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另外,协调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亿元,开展2022年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试点项目建设,为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提供支撑。
科学防御:护佑“江河安澜”
科学防御江河洪水也是应对汛情的法宝。
刘伟平表示,科学精准调度运用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各类水工程,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减轻江河防洪压力,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防洪减灾效益。强化水工程防洪调度运用监管,确保调度指令执行到位。加强江河堤防巡查防守,发现险情及时有效处置,做到抢早抢小抢住,保障防洪安全。
同时,刘伟平还提到要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以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为重点,加强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和建设,确保蓄滞洪区遇流域大洪水时“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关键作用。分类治理和管理洲滩民垸,确保有序进洪运用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原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滋润良田、泽被两岸。然而,自12世纪黄河南迁、夺淮入海以来,淮河旱涝灾害日趋频繁,一度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经过多年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其中,通过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等项目,淮河下游的排洪能力由不足8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5270立方米每秒~18270立方米每秒,洪泽湖及下游防洪保护区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更让人兴奋的是,7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将大幅度提升淮河入海能力。
据测算,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一旦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洪泽湖最高洪水位14.71米,比现状降低0.77米,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减少滞洪量6.6亿立方米、滞洪面积440平方千米,受影响人口也大为减少。一旦发生1954年量级洪水,洪泽湖最高洪水位14.19米,比现状降低0.31米,不需要启用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
7月29日,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启动。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33.69亿元。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北澧新河行洪能力加大,蓄滞洪区启用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大大提高了对下游天津市、华北油田、黑龙港地区、铁路等重要目标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