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推进分类发展 实施专项培育

——重庆市政协围绕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协商建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13日   第 01 版)

本报记者 凌云

暑期已至,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几名政协委员却还没“放假”——7月28日,他们怀揣着调研成果和工作心得走进重庆市政协议政厅,热情参与到市政协主席会议以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带动全市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题的重点协商中。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高等教育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又一国家战略。为助推重庆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前段时间,重庆市政协教科卫体委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西南大学和重大、重师、重医等高校的重点学科开展实地调研,并通过委员履职App主题议政平台广泛收集委员意见建议,为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备课”。

民盟重庆市委会也深度参与了这场调研。“高校‘双一流’建设亟须精准保障!”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蒙格丽将界别委员建言带到协商现场。她建议,健全市委市政府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常态机制,研究制定支持高校创建“双一流”发展规划,尤其要重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延续性和梯次性,设置高校“双一流”建设梯队,加强统筹指导。

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构建一流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双一流”高校?重庆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尹华川认为,要聚焦一流学科和核心技术,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时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引育,围绕重点建设学科的发展目标、布局和方向,实施按需、按规划设岗招聘,提高引才精准性。

紧扣人才培养话题,李静委员建议,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性,支持“双一流”建设学科高质量教材编写与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工程,“打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后一米。”

作为一名从事高等教育和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刘雳宇委员带来了对科技创新的思考。他建议,高校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构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焦前沿发展,注重成果转化,加强社会服务,形成完备的科技创新转化机制。

委员建言后,重庆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纷纷进行针对性回应:“我们将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分类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依托好重庆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项目遴选支持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流创新团队。”“尽快建立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市教委副主任温涛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出台《重庆市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若干举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分类发展,实施专项培育,切实推动重庆“双一流”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双一流’建设怎么建?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参加协商的重庆市副市长熊雪强调,要聚焦特色一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坚持引育并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完善支持机制,加大保障力度;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双一流”建设活力。

2022-08-13 凌云 ——重庆市政协围绕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协商建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278.html 1 推进分类发展 实施专项培育 29,2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