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协同全国66个市县教育局联合发起了“教育局长高峰论坛”。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呼唤教育局局长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局长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
(一)
教育在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协同全国66个市县教育局联合发起了“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为什么要发起局长论坛?各市县教育局局长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张志勇:教育是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俗话说:“郡县治,天下安”。市县是国家教育改革落地最基层的地方组织单位。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所以地方要将中央的重大教育决策贯彻落地,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或者“上面怎么说下面就照样画葫芦”。各地必须要有针对性地从实际出发制定当地的教育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将教育改革落地,而这个工作需要局长来做。可以说,教育局长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人物。
另一方面,任何政策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基于真实问题、先行探索的经验转化而来。国家的很多重大改革往往都是通过总结地方经验、概括提升为可行路径,再转化为国家统一决策的。我们也希望通过教育局局长的实践探索,来解决当前我国教育中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就是希望通过抓住局长这个关键人物,寻找国家重大教育决策落地的有效路径和重大教育问题变革的科学方向。
教育在线: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的发起单位,在地域上有北上广,还有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张志勇:我们发起教育局长高峰论坛,有一个重要设想,就是要注重广泛性、代表性。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我们的教育同样如此。引领和改变中国教育,需要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共同发力、协同奋斗。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希望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都能参与到这个平台中来,共同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鼓与呼,起而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先行区、先行者可以帮助和带动教育的欠发达地区奋起直追,努力赶超;教育的奋起者、赶超者可以后来居上。正是在这样的教育创新互动中,我们希望为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开辟新道路、增强新动力!
(二)
教育在线:要想很好地推动地方教育改革,教育局长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张志勇:市县教育局发挥着战略谋划、组织领导、改革创新、推进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落地落实的关键少数。市县教育局长领导和管理一方教育,集教育专家、管理专家于一体,是基层基础教育管理改革最直接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执行者,是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推动产出大批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重要力量。
教育局长必须具备综合素养。首先教育局长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其次,教育局长要具有丰厚的专业素养。做教育,不能仅靠经验和行政思维,还必须要有教育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总的来说,教育局长要靠政治素养把关定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要靠专业素养增强定力,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始终坚定育人初心,尊重教育规律,依靠教育科学。
再次,作为一名教育行政工作者,教育局局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和教育改革组织实施能力。教育局长要对本地区的教育进行战略谋划,还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教育、为教育护航,同时要有能力组织规划落地。所以,应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面对的各种挑战,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全面提高教育局长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管理素养。
教育在线:记得您在山东省教育厅分管基础教育工作时,就非常重视教育局长和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您认为一位优秀教育局长的成长之路是什么?请您结合实践谈谈教育局长的专业化发展。
张志勇:可以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地方教育局长的专业化和任职资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和管理一方教育事业的教育局长,关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大计,关乎地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期待,理应具备政治家的品格、教育家的素养。
目前,我们正在调查教育局长成长和工作经历,研究教育局长应具备的素养结构和成长规律。调查表明,做好教育局长这一职业角色,如果具备一定的教育工作经历,有助于教育局长对教育工作专业性及教师职业育人特殊性的科学认知,对教育局长岗位的胜任力能够更强更好。但这并不等于说,教育局长只能从教育系统内部产生。教育局长这支队伍需要加强中长期建设规划。各地要有计划地培养储存一批教育局长的备选人才,组织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将优秀的副局长、校长派到其他岗位上进行锻炼,其中的优秀者可纳入教育局长后备人选进行培养。这样,经过多部门、多岗位锻炼的优秀干部,既具备教育工作经历,熟悉教育工作,懂得教育规律,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管理和协调能力,一旦有机会担任教育局长,将更能胜任岗位职责。
(三)
教育在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双减”政策推进的背景下,当前教育局长在教育改革推进中有哪些困难?教育改革的推进需要怎样的政策环境支持?
张志勇:其实,地方教育改革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目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局担负着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责任,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教育局长在地方首先要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要围绕落实党中央教育改革发展大计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我想,推进教育改革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党和国家需要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我在地方工作时,常常与教育局长们交流,教育改革一定要走出传统的路径依赖,即一味通过加班加点,用时间加汗水来追求升学率,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困境。
我认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包括学前教育、乡村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就是全面追求教育的内涵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高质量的教育。当然,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从教育事业发展讲,面临着教师队伍补充、教育经费投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从教育内涵发展讲,面临着尽快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难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求地方教育局长本身要有情怀、懂教育、善研究、会决策。
教育在线:教育局长要推动当地的教育发展,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张志勇:我在山东分管基础教育时倡导过这样几句话:规范办学、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改革创新、自主发展才能办好教育。我认为,这几句话对于教育局长如何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仍然是适用的。
首先,教育局长要坚定不移地依法治教,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如果一个地方的教育没有一个很好的制度环境,不能规范办学,这个地方的教育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任何教育改革都很难启动。
其次,教育局长领导教育事业,一定要尊重教育规律,依靠教育科学。
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改革创新和自主发展。改革就是为教育发展引入新动力、新机制。改革的因素怎样起作用?主要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因为改革发展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实际出发,任何好的经验和改革都需要本地化,都要再创新、再发展。教育的任何一个新的发展或者政策变革,都要和环境相适应并融入,只有注入创新的基因,教育改革才能推进,教育事业才能发展。
(四)
教育在线:当下,教育焦虑情绪地缓解涉及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及成效。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在缓解社会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方面期待发挥怎样的作用,有哪些设想?
张志勇:我想说,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教育的任何变革都必须赢得家长内心的真正认同。现在,“双减”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显著的成果,大多数家长是认同和支持改革的,但仍有不少家长对教育存在短视化、功利性认识,依旧有很强的教育焦虑情绪,我们下功夫与家长对话,共同去寻找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
如何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下命令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能通过改革,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样态,并通过对话,让家长逐步认识并认同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会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更加符合孩子自己的成长意愿,从而实现家长对教育的理性认同。所以,我们期待通过局长论坛,和家长、老师、校长、局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大众来对话,进行深入地交流,推广和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期待在全社会逐步取得共识。这个工作做得越好越充分,教育改革的阻力越小,教育变革的环境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