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调查研究

▶▶▶精彩观点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17日   第 12 版)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

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国家需要以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强调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变为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上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量;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着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此外,相关部门还应高度重视贫困家庭、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鼓励社会人才中介企业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想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帮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政协科教委员会副主任胡卫:

招聘时限制应聘者的应届生身份,既不利于离职再就业人员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的顺利求职。从短期看,可将高校毕业生择业期适当予以延长;从中期看,应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从关注毕业时的静态就业,调整为关注毕业后的中长期就业及其发展情况;从长期看,要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打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招聘对象所作的应届生身份限制,从根本上改革已经过时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劳动及人事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

概括地说,“00后”的学生普遍有“就业不将就”的心态,在工作地域、薪酬待遇、行业前景、专业对口等方面期望值很高,不愿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部分毕业生群体观望意愿增强,还有部分学生打着考研考公的旗号逃避就业。对此,我提4点建议:以理想引路,心怀感恩,胸怀报国为民之志。凭本领立足,笃实好学。靠勇气前行,坚定意志,做一个勇者。坚定目标,做好规划,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林:

不要总拿就业率“说事”,不要着急设置时间节点,我们可以对毕业生就业建立观察期,建议放宽为两年。这期间,政府要进行不断线关注,并在重要的时间点对未就业人群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此外,要加强对就业数据的科学监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

高校应当进一步深化就业与供给侧结构的融通,建立更符合新的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应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是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但不要因此而背上思想包袱。无论第一份工作理不理想,都要从基层做起,努力积累人生的经历。即使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也要相信经历就是财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些经历将会爆发出很大的力量,这就是通向成功的道路。

2022-08-17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523.html 1 ▶▶▶精彩观点 29,5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