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做实“人民至上”的实践功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18日   第 03 版)

丁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把“坚持人民至上”列为我们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的第二条,庄严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人民至上”四字鲜明醒目,力重千钧。一切为了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灵魂所在,一切依靠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标准里,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民为本,当好“百姓的差”。一要站稳群众立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要以百姓心为心,密切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顶”,真心做到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二要倾心为民履职。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担当作为,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公仆意识,自觉提升“干部就要干事”的担当情怀,不喊口号、不走过场,用心用情,抓实抓细,着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主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求突破,把群众“想干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把我们“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的事”,把我们“干成的事”变成群众“称赞叫好的事”。三要紧密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每一位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农家田舍,与群众手拉手谈心,心贴心沟通,用真诚敲开民心,弄清楚老百姓最想什么、最盼什么、最恨什么、最难什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惟其如此,才能杜绝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

牢记为民宗旨,办好“百姓的事”。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群众工作呈现出对象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特点,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假如我们的党员干部不积极主动,不作为、慢作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遇事怕麻烦,见事绕着走,那么,不但当不好替民排忧的帮手,也会透支群众的信任,让一些“小问题”酿成“大问题”。

恪守人民情怀,做好“百姓的官”。做好“百姓的官”,指的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要把自己也当成普通百姓,不摆官架子,端正权力观、群众观、政绩观,真心当好“人民的勤务员”。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暖不争花红,寒不改叶绿。”新形势下,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宗旨观念和纪律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把握大局、科学决策、依法履职的能力。其次,厚植奉献精神。每一位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岗位或工作实际出发,淡泊名利,苦干实干,履行好义务,行使好权力,争做让组织放心、受群众拥戴的“百姓的官”。再次,锤炼务实作风。真干而不假干、实干而不虚干、为党和人民干而不为自己去干,是衡量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试金石。每一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切实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慕虚名、不图虚功,以强烈的爱民、忧民、惠民之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何做实“人民至上”的实践功?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彻底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切实增强忠诚干净担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为民造福视为最显著的政绩,把群众“口碑”当成最金贵的“奖杯”,以实际行动践行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铿锵誓言。

2022-08-18 丁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537.html 1 做实“人民至上”的实践功 29,5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