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葛联敏谈茶叶联盟实践:

“十口小锅,不如一口大锅”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19日   第 11 版)

◀葛联敏和茶农交流茶园管理经验

采茶工井然有序地步入茶园,成为溧阳春天的一道风景。

本报记者 徐金玉

一直以来,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常被看作茶产业做大做强的“紧箍咒”,规模小、设备简易、品质更是良莠不齐。如何破局,成了各地茶人都在努力探索的命题。

幸运的是,江苏省溧阳市政协委员、溧阳市茶业行业副会长、天目云露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葛联敏已用26年的事茶经历,找出了命题的答案。创建茶叶联盟16载,他和当地茶农一起,共同书写着携手并进的致富故事。

白茶“名片”

溧阳,是天目湖白茶之乡。从20世纪90年代,自浙江安吉引种的第一株“白叶1号”在这里生根发芽后,云雾茶园美如画、茶农“画中”采茶忙的场面,早已成了溧阳一景。

“若是游人在采茶季来参观,会看到和其他茶区迥然不同的景致:远远望去,茶园泛着一层薄薄的白光,就像雪花轻轻洒落一样。”葛联敏介绍,从3月底到清明节前,茶树冒出的芽头都是白色的,要趁着这十来天的光景尽快采摘,等到清明以后,气温渐渐升高,茶芽便会失去白化特征,变成绿色。

“我们以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生产出的天目湖白茶氨基酸要比普通绿茶高一倍左右,而茶多酚又会减少一半。氨基酸越高,茶越显鲜爽,茶多酚越低,苦涩味越轻。正因如此,连我十几岁的儿子也爱喝绿茶,没有苦涩味。”葛联敏笑着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天目湖白茶已逐步发展为溧阳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7.2万亩,其中天目湖白茶面积超过4万亩。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小规模种植户占70%左右,且地产地销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种植面积只有几十亩、百余亩的小茶农,由于竞争压力大、打不开销路,经营陷入盈亏不定的困境。

联盟“解题”

葛联敏曾做过多次市场调研,他发现,天目湖白茶销售的“旺季”特征日渐明显。

“4月5日之前的销售额能达到全年的60%、70%,甚至70%以上,清明节过后销售的数量急剧下降。按照这种趋势,售茶的时间越来越集中,1年的事情放在10天里做,肯定是忙得晕头转向。于那些又要采摘制作,又要销售的茶农来讲,更是吃不消。”葛联敏说,何况绿茶强调鲜爽,都是卖新茶。“茶农辛辛苦苦盼了一年,终于将茶叶做好了却卖不出去,这于他们来讲是最大的事情。”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关键词——板块细分:让种的种、制的制、销售的销售,可以通过组建联盟,给茶农“减负”,在采摘和制作后,将销售统一到公司来运作。这样既能结束茶农“孤军奋战”的状态,又能节省加工设备的重复投资及营销成本,抱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换句话说,这是一件互利共赢的好事,茶农的产品销路不愁了,公司也有了产业规模,对于一个品牌的做大做强也有助益。”葛联敏说,但要“入盟”不仅有门槛,还有考核期。

茶农樊球生就历经了近3年的考核。“老樊的茶园面积有200亩,所在地理区位优越,茶叶的内质不错,但管理和加工基础都很薄弱。”葛联敏说。

“加入联盟以后,我改变了茶园的管理方式,不用化肥,只施有机肥,不用除草剂,100%采用人工除草。茶园的生态环境更好了,茶叶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我们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生态农场’之一。”樊球生笑着说,“茶叶加工也在手把手地教学下补足了短板,品质达标。现在一年收益能达到30万元以上。”

葛联敏补充道:“自2006年组建茶叶联盟以来,我们统一管理加工标准,实行合作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目前已经带动了苏皖30多户分散经营的茶农,茶园面积超过5000亩。”

品牌“发力”

有了优质茶基地的底气,葛联敏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品牌建设上。

“疫情以前,一到采茶季,客户都会上山看茶,看你如何制茶后再下订单。现如今,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客户在三四月份时来不了了,看不到你采茶、做茶,若是要下单,就会相信品牌的力量。正因如此,品牌建设至关重要。”葛联敏说。

那么,什么是品牌?若朋友这么问,葛联敏常有一句大白话式的解释:“走出溧阳,还认识你不?走出溧阳,人家不知道你,那就是地方小品牌。”

在葛联敏看来,客户在哪儿,茶企就要把宣传聚焦到哪儿。“茶叶销售具有区域性,对于我们而言,只要把江苏的市场做深、做细、做透了,全国的市场也就做好了。现在,我们的市场在南京占据70%,在省外主要销售到北京等地。”葛联敏说,要做响品牌,包装设计、茶叶优选、快递运输等都有要求。

“比如,我们的包装袋就是医药级的,而且使用了脱氧剂,可以更长时间进行保鲜。放在冰箱里冷冻1-2年,它的味道误差都不会太大。”葛联敏介绍,这种操作方式由他们和脱氧剂企业联合开发。“有的茶类保鲜采用的是抽真空,但对于我们并不适用。天目云露的外形是茶芽,抽真空会把茶芽抽断。而脱氧剂的采用,既不影响茶叶外形,还可以避免茶叶氧化,延长保鲜时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做好各个环节,比如,我们的茶叶包装外观时尚新潮,充满设计感,并且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在包装上使用盲文识别的品牌。”

要做大做强品牌,葛联敏还有一个更加长远的设想。前不久,他刚提交了一份关于集约高效利用天目湖白茶行业资源的提案。

“溧阳茶叶制作加工季节性明显,尤其是天目湖白茶的加工,时间紧、任务重、周期短,一年只做十几天的时间,造成设施设备常年性的闲置。且全市300余家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中,有生产许可证的占比不到25%。”葛联敏说。

“集约高效利用天目湖白茶的行业性资源,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为此,我建议可以建设‘超级工厂’,建设茶叶集聚加工区。十口小锅,不如一口大锅,这样既可以保证智能化、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为那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种植户提供服务,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更有效地联结茶企、茶农和市场。”葛联敏说,“天目湖白茶是溧阳一张响亮的金名片,我们要努力提升技术,带动溧阳白茶向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好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2022-08-19 徐金玉 葛联敏谈茶叶联盟实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646.html 1 “十口小锅,不如一口大锅” 29,6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