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谢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及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
我国历朝历代都把版本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从周朝的守藏室,到汉代的天禄阁,从唐代的弘文馆,到宋代的崇文院,从明代的文渊阁,再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绵亘千年。“建设国家版本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最好证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通过“一总三分”的国家版本馆建设,把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版本汇聚起来,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多种场馆功能形态于一体,让中外观众可以集中学习、感受、体悟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版本的概念由来已久,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周绚隆认为,版本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华先民用文字记录历史,从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简牍、帛书,到各种写本、刻本,那些穿越千年的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其丰富和完备无可比拟。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本的内涵不断丰富。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二字是广义的概念,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中华古籍、革命文献、碑帖家谱、钱币邮票等等。如出版物版本内容包罗万象,展现时代风貌的图书、报刊等蔚为大观,本报文化周刊也被征集用于展览。而多样的电子形态版本,更体现出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特色。
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看来,版本映照时代,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发展。比如阅读比较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云变幻;而通过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邮票版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版本浓缩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印记。
版本传承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核心力量,对版本的辑佚、研究,我国历朝历代都在进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孙宝林告诉记者,版本目录学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是大学问,它能勾勒出中华文化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文化流传的脉络,体现出文脉相传、流传有序。“当前,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铸牢根与魂,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加大对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力度,国家版本馆汇聚了极为丰富的版本资源,将有力鼓励和促进版本研究的深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形成更多的优秀成果,让版本为更多的人所用。”周绚隆说。
郝振省表示,国家版本馆服务于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通过展示和传播版本文化,能够唤起人们的版本意识,更加喜爱和了解版本,促进文化的赓续传承;同时能够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也认为,版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对于传播国家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国家版本馆贯穿古与今,把传统与现代连接起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完整性,可以说为中国,也是为世界赓续文明的火种。“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立体形象的载体,充满文化自信,可以让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更加了解、更加亲近,成为塑造展示良好国家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徐宝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