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迪
8月中旬的重庆,热浪来袭,骄阳似火。
但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人们相聚的步伐与喜悦。124名来自各地基层地区的师生,相聚山城,开启了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相守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第九期总结交流暨第十期启动培训班,并进行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
“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培训和研学,希望明年还能举办这样的活动!”来自云南省墨江县龙坝镇小学的一线教师朱晶开心地说。
“相守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发起。自2014年9月启动以来,在相关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开始针对乡村教师和乡村儿童开展课外素质教育。
项目首创了“双留守、共相守”的理念,让留守教师去做留守儿童的工作,通过小额资助模式,支持学校自主设计开展面向留守儿童的特色关爱活动,让老师和孩子们进一步相伴、相守、相知。
在此次研学活动中,主办方安排了“教育新常态”“教育新方法”“科技改变世界”“历史影响世界”等学习板块,还安排了重庆礼嘉智慧园、重庆市半导体科技馆、三峡博物馆、刘一手火锅店等参访活动,让老师们实践与理论结合,在轻松氛围中学到知识。
“这几天的参观切实感受到了数字化时代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都是以前所未闻的,回去以后一定分享给学生们,鼓励学生们积极拥抱数字化,成长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主力军。”朱晶告诉记者说。
来自云南省墨江县龙坝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卢俊洁和小伙伴们同样收获满满。不仅手工制作、泡泡大战等环节玩得开心,还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有了规划。
“我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做一名主持人。”卢俊洁笑着说,在参加了职业生涯启蒙课程之后,她给自己做了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也了解到做主持人不仅要练好普通话,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在跟各地小伙伴玩的时候,我就请大家给我讲述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实现梦想做知识积累。”
截至目前,“相守计划”已覆盖中西部地区12个县346所学校,超过50万名乡村儿童受益。2018年,“相守计划”荣获民政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据介绍,“相守计划”项目探索出一套适合儿童成长的“五有”项目活动:开口有益、下笔有神、上网有技、动手有能、互助有爱。
9年来,各县各校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相守计划”活动各具特色、各有风格,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充满爱心的陪伴。
“‘相守计划’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缺什么、会什么、想什么,这样的‘相守’才能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中心学校副校长柯鹏告诉记者,根据留守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开办了丰富多彩的周末特长培训班,并根据季节组织春季读书节、夏季才艺节、秋季体育节和冬季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使留守儿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河北省大名县台臣小学以革命教育家谢台臣的名字命名,红色文化氛围浓郁。“我们在实施‘相守计划’时,也是紧密围绕‘寻访红色印迹,传承强国之志’来开展。”台臣小学校长刘志强介绍,通过开展“童心讲党史,中国精神我传承”主题演讲比赛、“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国家公祭日等主题活动,激发了留守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江西省安远县约有20%的小学生是留守儿童,如何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一直是县里的一个心结。2019年,安远县加入“相守计划”,经过3年的发展,“相守计划”由一个乡镇扩大到7个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分享环节,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教师谢权衡高度评价了“相守计划”带来的转变:“‘相守计划’将爱的种子晒满整个安远县,让爱与温暖照亮留守教师与儿童的内心。”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五有”项目活动样板地之一。墨江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老师万明风表示,因为学生多为少数民族,墨江县很多学校都选择了“开口有益”项目。这些学校以“家乡”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推荐家乡美食”“讲家乡红色故事”等活动,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此次研学和交流,我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念,学习到了更多的经验和方法。”来自各地的教师代表纷纷表示,下一步将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以更高的热情投身到“相守计划”公益项目中,让更多留守儿童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
“本次研学旨在帮助乡村中小学生体验城市生活,开拓视野,了解新时代产业特色和职业特点,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天昊说,希望这次研学活动给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段美好回忆;希望老师们把优秀经验、好的模式带回去,丰富“相守计划”的内容,“让老师和学生们更好地相伴、相守、相知,让更多的乡村儿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