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以红旅 致青春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掠影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26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最动人的名片

“红色品牌、红色精神永远是最独特、最打动人心的名片。”当记者拨通此次红旅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营销赛道“红研”团队负责人、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胡琳钊的电话后,这位“00后”的参赛者,脱口而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是重庆人,从小就听着渣滓洞、白公馆里革命烈士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故事长大,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伟大的红岩精神,早已刻进我的生命里。”胡琳钊说,而在参赛的170余天里,他们有机会去深入了解更多的红色故事,在分析凝练众多红色基因的同时,被革命先辈们的故事深深打动。

“我们的作品分为破境、塑魂、重生、流传四个部分。塑魂,即塑造品牌的灵魂。红色资源、红色基因正是独一无二的灵魂所在,它值得我们在挖掘的同时融入更多创意,也让先烈的故事产生现实意义。”于是,“红研”团队在初赛时设计了基于“小萝卜头”故事的儿童教育平台,决赛时以延安革命故事为题材打造了青年数字化休闲平台,并且与线下的文化产品紧密结合。

“我们怀揣着美好的希冀,希望红色故事既能在横向更加广泛传播,以致家喻户晓;也能在纵向上实现代代流传。”在胡琳钊的架构中,未来的红旅发展有着这样一幅现代化图景:青少年游客不仅可以线下体验红旅,还可以线上深度游,在登录数字平台后,通过VR/AR技术体验剧本杀,沉浸到各种角色中去,去感知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也在益智游戏中寓教于乐。云端体验还可以累计积分,兑换文创类产品。

一件件原创的文创类产品的设计稿已然出炉:茶壶、滑板、丝巾、行李箱……“像这个手帕,提取的正是延安、重庆等地的红色元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里有一面环绕延安塔的五星红旗,顺着丝带向上,还有另一面排列有些特殊的五星红旗。它取自于重庆渣滓洞的一则故事。当年,身在牢笼中的革命先辈听说五星红旗被定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国旗,便在监狱里缝制了这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我们将两面旗帜在这一文创产品中汇聚,讲述的正是红色旅游中最动人的历史故事。”胡琳钊说:“我们已决定在毕业后将这一创意和产品投入市场中,用我们从红色宝库里面汲取到的精髓去服务大众。”

胡琳钊的红色体验之旅只是众多参赛者的缩影。从贵州遵义到陕西铜川、从河南兰考到四川南充、从嘉兴南湖到福建南平……12年来,红旅大赛累计带领全国千余所高校、逾10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课堂”不断变换,在金寨大湾村、在嘉兴南湖之畔、在兰考焦桐广场、在南平绿水青山间……这种贴近“90后”“00后”的沉浸式教育方式让广大青年学子从心灵深处感悟红色精神,自觉担当起红色基因的传承重任,筑牢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之基。多位旅游专家表示,红旅大赛已成为一堂融党史学习教育课、国情社情课、乡村振兴课、创新创业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的思政“金课”。

最青春的舞台

采用“AR”技术,通过扫描鲁迅艺术学院学生证,就可以看到20世纪鲁艺学生的生活影像;融入“元宇宙”概念,通过科技与红色研学融合,设计残障青年人无障碍旅游线路……红旅大赛,共设置了“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红色旅游营销方案设计”“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红色足迹微视频”“红色精神微讲解”“红色故事微漫画”等参赛类别,六大赛道激发了年轻人的创意灵感,参赛者在同台竞技中,不断涌现出红旅发展的“金点子”。

“这个作品很成熟,对我们也很有启发。”至今,红旅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刘雨婷仍记得评委老师的点评,本次大赛中,她以“星火”漫画挺进决赛,又以“寻声·梦回延安”的条漫一举夺魁。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是江呀南……”伴随着熟悉的《南泥湾》旋律,滑动手机屏幕,条漫中的主人公三旅八团二连四班班长郝树才听着广播、擦擦汗,去开生产大会……

“我是广告学院的,近年来,长图营销非常流行,在手机上翻看也很方便。而条漫也很适合新媒体传播,可以直接放在公众号上投放。”作为动漫爱好者,刘雨婷第一时间想到以动漫的形式来呈现红色旅游,她参与了故事编撰、画漫画分镜和草稿、上色等工作。“我们还在里面加入了声音,希望给游客带来想进一步探索、身历其境的感觉。”

在刘雨婷看来,如今,“Z世代”成为文旅消费的主力军,各地营销时都在力图打动青年人的心。“而青年人最懂青年人,用我们的视角、方式传播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未来红色旅游景区向年轻人友好开放很有意义。”刘雨婷说,“我的传媒理想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向海外传播中国的文化产品。毕业后,我会带着使命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

这样的传播方式、创新理念,让此次大赛评审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乐见其成。他为参赛学生们点赞道:“今年很多参赛作品选题采用‘小切口、正能量、大主题’的叙述方式,角度独特,富有青年创意。大赛强调学生视角、学生体验、学生创作、学生传播,吸引青年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新动能。”

最中国的故事

新鲜的想法和创意,只待一个舞台。每年红旅大赛赛季,来自全国高校的青年团队集结出发,追求梦想、展现才华。据统计,12年来,红旅大赛累计征集作品17000余件,逾10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以下简称“红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自2011年由该校率先发起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旅游专业赛事。作为“红培工程”的龙头项目,红旅大赛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三者的有机融合,成为延续红色基因之“脉”,铸就核心价值之“魂”的有效途径。

“一处革命圣地就是一座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生命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表示,红旅大赛正是致力于用好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到革命故里触摸历史脉搏,在行走中感受中国革命之波澜壮阔,感悟信仰的力量,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如今,大赛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在大赛的创意比拼中,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写照;也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引领红旅青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生动案例。”顾晓园说,今后学校将勇担育人使命,以大赛为契机,育好“红色种子”;以大赛为平台,上好“思政大课”;以大赛为纽带,助推创新创业;以大赛为渠道,做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先锋。

12年,行走祖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12年,汇聚青年智慧,建言旅游发展……日前,以“筑梦新时代 青春谱华章”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下简称“红旅大赛”)全国总决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943所高校的7085支队伍,共3.8万名师生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60支队伍获得全国奖项。

千校万人,上演巅峰对决。这场赛事已然成为大学师生的一个思政教育平台,也让扎根红色土壤的创意灵感,为红色旅游注入青春活力。

2022-08-26 徐金玉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掠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003.html 1 以红旅 致青春 30,0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