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由初秋北京的这场盛会,委员谈了这些服务贸易话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30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崔吕萍

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日前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6%;其中服务出口1.4万亿元,增长了24.6%,“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服务贸易中的服务,包含了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健康与社会服务等多个具体领域。结合数字技术,当前这些领域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需要补上的短板?服贸会召开前夕,围绕这一话题,委员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

提升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好国际国内规则互认

服贸会发展的这10年,见证了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成就,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数字贸易实现了服务贸易内容的数字化,形成了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艺、数字技术与数据服务等新的贸易载体,大大提升了服务贸易中知识、技术、服务等数据要素的流动效率,拓展了服务贸易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增长与竞争的新引擎。

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服务贸易,要按照我国“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高质量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一步缩短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吸引外资更多地进入现代服务业。

其次要扩大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数字服务出口,加快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再次要建设与规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最后要努力提升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和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国际国内规则衔接、融合与互认。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

发挥体制优势,促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再上层楼

我国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均已位居世界第二,在全球银行百强排名中,前10名有6家是我国的银行。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8%,在世界属于较高水平。

尽管金融业发展成就喜人,但短板突出,挑战巨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科技创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和传统的金融服务有较大差别,我国以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难以满足大量“星星之火”式万众创新的需要;第二,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压力持续加大的国情下,原有金融服务模式很难适应需要,现代服务业许多是基于轻资产、无形资产开展业务,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满足不了现行银行信贷安全保障的要求,养老、医疗保险等第三支柱保障作用仍很薄弱;第三,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金融业开始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金融需要巨大的投入、充足的信息科技人员以及大量的数据基础,对于在我国金融机构总量占比超过90%的中小微型金融机构来说,面临基础薄弱、财力和人员有限的困境,难以跟上数字化金融发展的需要。

未来我国金融业不但要做大,更要做强做优,更好适应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金融业在发展中补短板,要着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我国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发挥更大作用的结构转变,鼓励各类资本专注实体经济长期投资,“国家队”发挥引领作用,将各种多样化的资金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提供给创新发展的需要,提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同时,在解决中小银行能够享受数字经济红利,解决信息化建设能力不足、金融数字化转型滞后问题,缩小中小银行数字鸿沟过程中,可考虑建立大型银行信息技术和资源与中小微银行分享互利机制,大银行开发建立的数字化信息科技系统对中小微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还可承担相应的系统保障和安全维护责任。如果这一机制建立起来,则既有利于加强中小微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又有利于构建金融安全服务网络,还有利于高效的金融监管,可以将我国的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全国政协委员,新三板挂牌公司希肯文化董事长安庭:

以小投入、巧投入,推动服务业文化IP开发

服务贸易不仅事关对外贸易,同时也事关对内贸易格局的优化。作为内循环的主体,国内地区之间存在着监管、政策、营商环境、自然及文化要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举办服贸会,本身也是吸取外部经验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服贸会应表现出的特殊性,在于展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构建打破国内市场瓶颈、促进“双循环”的新支点。

这一过程中,如何切实补充和改善服务贸易和服务内容的文化短板,值得大家思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面向生活性服务业的市场转化率仍然需进一步提高;二是传统分工中的部分文化单位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主动对接、挖掘、开发生活性服务贸易这座“金矿”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人们对生活服务业的需求是旺盛的、多元的、长期的,要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除了生活服务业在政策、技术、金融、人力、物力等“硬件”上达标以外,更不要忽视文化要素对生活服务业品质的影响力,这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文化要素是促进生活服务业可持续创新与转化的源头活水。

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原创文化产品所创造出来的服务业附加值,往往要超过产品(作品)本身。与此同时,巨大的服务业效益又会反哺与激励文化的创新力。同时,文化影响力影响的不只是市场需求,更会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供给侧不断推陈出新,可持续创造与转化新的产品。这都说明了文化对于生活及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价值。

第二,重视服务业文化IP(知识产权)的开发。

在服务贸易中,生活服务类产业或产品,越来越带有轻资产行业的特色。与文化产业高度相似的是,这类行业具有高内涵性、高附加性、强融合性等特点。其中文化IP是服务业最核心的资产之一:一方面,生活服务类产业与传统重资产产业相融合,不断增强文化创意对关联产品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等作用,促进文化IP在供给侧转变为更有力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生活服务类产业内部资源也在加速整合,文化IP成为企业合作的重要基础,推动新的产业和产品诞生,最终形成多平台、互动化的文化传播合力。

为此建议,服务贸易所涉及的领域特别是生活服务业,应借鉴如今文化产业的许多先进做法。在研发服务产品的同时甚至更早时刻,就开始重视文化IP的开发和推广。主动去了解消费者的文化习惯与文化动向,以文化上的小投入、巧投入,结合数字技术,开发更加适宜消费者认知和喜爱的产品,形成完全可以超越产品本身的软实力、巧实力,进而不断丰富供给侧产品线,培育更大的市场。

2022-08-30 崔吕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164.html 1 由初秋北京的这场盛会,委员谈了这些服务贸易话题 30,1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