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莹莹
“虽然我们性格不同、梦想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发明创造。”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发明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日前在京颁奖。在中国科技馆特别设置的“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展区内,来自北京市汇文一小的初斯羽、初斯奇带来了“能听会说的垃圾分类箱”。
相较于传统的垃圾分类箱房,“能听会说的垃圾分类箱”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点击小程序实现垃圾自动分类。这对双胞胎姐妹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金奖。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每天都要消杀,我就想到了设计一款机器人。它能够喷洒消毒液,按照自动避障模式或规定路线进行消杀,减少人工喷洒消毒液对呼吸道造成的损伤。”当天,山西小朋友阴韵曈的发明作品《无人自动喷洒消毒液机器人》也聚集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这一公益活动自举办以来,参与中小学生已超过100万人次。本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共收到来自两岸暨港澳以及马来西亚、菲律宾3800余所学校青少年提交的两万余件参赛作品。423件作品从中脱颖而出,其中发明作品265件、人工智能(编程)作品99件、创意作品29件、科技绘画作品30件。
为了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等科学家现场为获奖青少年代表颁奖。
据介绍,今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青少年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建设科技强国,根本靠人才,希望在下一代。”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面向未来,要以战略合作育先机、拓新局,推动资源叠加、优势聚合,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新平台,拓展民间科技人文交流新渠道,助力社会文明程度新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同期还启动了2022年“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活动将于每年定期举办,旨在引导青少年到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结合“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将持续开展一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树立投身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远大志向,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