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家庭用药注意这些常见误区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7 版)

如今,很多人都会在家里备一些常用药,尤其是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又不喜欢去医院,经常在家里自行服药。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用药存在着很多误区,稍不留意不仅无法缓解病痛,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常见误区一:药物选用凭感觉。有的老年人抱着“久病成医”的心态,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十分了解,对病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故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经验”或邻居们的经验来判断病情,擅自用药。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凭感觉用药的情况。例如,老年人在家中突然感觉腹痛,在并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就当作胃病犯了,自行使用镇痛药或胃药对付,但这有可能会掩盖一些急腹症或心血管问题,导致病情延误,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常见误区二:药物重复使用不知情。很多药物往往具有多种功效,有的药物功效是一样的,只是形状或生产厂家不同,或主要对应症状有所差别,或适用人群不同。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有片剂和水剂,片剂适合成年人服用,水剂适合婴幼儿服用。此外,不同药物可能含有同一种成分。就拿对乙酰氨基酚来说,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如泰诺、快克、感康、白加黑、百服宁和散利痛等。有的老年患者认为吃的药物种类越多,病情就会好得越快。他们把治病简单地想成“打仗”一样,好像吃进去的药就是派出去的兵,多多益善。但很多老年人根本无法区分各种药物是否含有相同成分。如果只是一味地加药,很可能会因为吃的药物中某种成分过多而给身体带来其他损伤。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多会导致肝功能损伤。

常见误区三:迷信保健药和广告药物。现在很多老年人都非常关注养生类节目,或相关信息和广告。但因为对那些过度宣传无从辨认,导致有的老年患者偏听、偏信广告药物,认为最新的、最贵的药物才是治病的最好药物。结果,这些言过其实的药物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常见误区四:滥用抗生素。部分老年患者在发生流鼻涕或打喷嚏后,不管体温是否达到用药标准,就随意使用抗生素;或体温刚超过37℃,在不知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就随意使用抗生素。有研究表明,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造成细菌耐药,甚至出现超级细菌,当身体真正由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再使用抗生素治疗,就无法起效了。不仅如此,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也有损伤。药物在到达病灶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增加了很多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肝、肾等脏器有一定危害。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 何新华)

2022-08-31 何新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245.html 1 家庭用药注意这些常见误区 30,2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