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顾建文
我因电影而改变的人生
自二十世纪初诞生以来,电影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虽然电影在制作上始终受商业利益的影响,但是,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后,它就成了社会精神和文化教育的强有力工具之一。一百多年来,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激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的精神产品还较为匮乏、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下,电影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让我通过电影窥见了这个世界那么广大美好,感受到了英雄人物的大义凛然,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那时候,青少年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学校也经常会组织我们观看一些经典影片,《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两个小八路》《五朵金花》《上甘岭》《农奴》《董存瑞》等,很多经典场景现在仍然历历在目。这些电影所展示的不仅有残酷的战争和澎湃的革命激情,还穿插了父女、兄妹、战友生离死别的情感,有血有肉。看到炮火连天的战争画面时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英雄儿女的革命激情,看到父女、兄妹、战友生离死别的场景,又体会到温馨感人的亲情、友情,以及家国情怀高于儿女私情的崇高精神。“风烟滚滚,唱英雄……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当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唱响时,我心中那种激情澎湃、壮怀激烈的情感澎湃而出。到现在,我还时常想到那时的场景和情感。受其影响,高考时我立志参军入伍,也想像他们一样做国家的好儿女,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
让优秀的影片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宋代朱熹和唐代常建都通过诗歌表达了光影艺术对人类心灵带来的触动。青少年时期,是优良品质塑造的关键期。在性格养成时期(通常是12—22岁最佳)采用良好的外部视听刺激而非老夫子式的单调说教,能对青少年的性格、人格塑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影把声音、画面、文字有机结合,使之相映生辉,构成独特的声画合一的艺术现象,再生出新的含义,有刺激、有感情、有思想,看到喜庆部分时我们会大声笑,看到悲情部分时我们也会流泪。影片中每一情景的颜色、语言,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神态都向我们传达出细微的情感。这样的传播形式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创造了深远的意境,让人们在欣赏时感受历史,带着感情融入其中。
我们都有过此种感触:初高中的历史课学得枯燥无味,有点兴趣的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历史的作用并没有让人们了解。但我们观看捍卫主权的《勇敢的心》、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孔子》等电影时,紧张情节唤起了我们的关注,也往往能够带给我们更深的启发。
观看电影,无形之中总是会对青少年产生各种影响,也增强了他们对世界的再认识。但电影水平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一些低级趣味和恶俗世界观泛滥的影视作品,面对这种良莠不齐的局面,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要承担起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责任,精心选片给孩子。
(作者系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