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惠娟)篷车入乡野,光影映少年。8月23日—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主办,“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河北行”走进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小学。活动期间,专家顾问团、美育支教团与当地师生倾情联动,以露天电影放映、电影美育公开课等形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美育之旅。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由北汽集团倾情提供车辆支持的“电影大篷车”搭载着由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影视、音乐专业大学生以及青年文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电影美育支教团”代表缓缓驶入校园。马兰小学的孩子们牵着支教团成员们的手,一同唱起《奥林匹克颂》。
“美育的意义在于强健精神,提升素养,面对未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电影下乡”项目发起人、总策划、总导演肖向荣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先锋队”与“排头兵”,一直保持着对河北省的教育帮扶,今年4月起启动了对马兰小学及周边学校的定向帮扶工作。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创始人邓小岚女士的帮助下,从大山里走出来,在冬奥盛会上用质朴天籁的童声打动了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的新风貌。他希望这次美育支教行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电影和艺术的兴趣与热情,让美育之花扎根泥土,绽放芬芳。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电影界同仁通过本项活动共同助力阜平,用电影来讲述她的美妙与灵动,记录她的奋进与崛起。”阜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欣提出,阜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工作举措,努力让大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电影下乡”顾问团专家周星表示,美育支教是一种双向的审美哺育过程,一方面支教团成员向孩子们传授艺术知识,另一方面也是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及孩子们的纯真之美浸润着支教队伍。
“支教团与孩子们的陪伴是短暂的,但美与艺术对孩子们的影响却是深刻的、长远的。”“电影美育支教团”成员陈思仿在分享中谈到,艺术或许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但一定会贯穿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有更多共情时刻、安宁时刻、美好时刻。她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趟美育之旅中,愉悦地享受电影之美和音乐之美。
“青春有为,强师有我”。在一周的时间内,电影美育支教团成员通过在学校及乡村放映露天电影《音乐家》,和孩子们同上一堂以“中国电影中激荡人心的民族旋律与民居凝聚力”为主题的电影思政课、一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歌曲《在太行山上》的美育公开课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电影美育思政课。此次河北行,还特别在马兰小学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美育实训基地”,未来,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将会选派优秀的艺术专业学生定期到马兰小学支教,用光影点亮大山学子的未来之路,用青春谱写基层教育的美丽篇章。
据悉,“电影下乡”活动将持续一年,全程分12条路线,途经20个站点,以“电影大篷车”的形式,一路带着电影拷贝进入中西部教育环境相对滞后的地区以及脱贫攻坚摘帽县,以“边走边播”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一堂“行走的电影思政课”,以艺术教育拓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空间,也鼓励新时代的优质青年投身乡村教育,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