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数字员工”值得托付吗?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06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崔吕萍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1月-7月,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及咨询服务三大服务类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达到101.6%、34.0%、12.5%,均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招聘人数猛增的背后,企业的迫切程度可见一斑。

这时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日常重复、琐碎的工作,是否可以交给机器人?

“大量实践表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提质增效、扩大触达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依托真人员工与‘数字员工’协同配合,逐步成了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9月3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慧金融与数字员工分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何红滢提出这一观点。

金融业合规是命脉,创新是养分。要以人工智能技术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何红滢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联动,在前沿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共性标准研制、基础设施建设、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我们一直专注于做‘数字员工’,截至目前已为多个行业提供超过60万的‘数字员工’。这些‘员工’能做很多事,比如管好老板的钱袋子,每天跟踪账面流水,定期汇总报表;为新入职员工开设办公自动化系统账号、开设企业微信账号、邮箱和微信群。如果使用场景在银行,那么一名‘数字员工’可以实现上百套业务系统的操作。”在珠海金智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万里看来,通过“数字员工”的推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运营能力,推动企业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数字员工’的建设需要方法论。为此我有三点建议:一是要组织先行,建立数字员工卓越中心;二是推动‘数字员工’的使用;三是构造‘数字员工’的企业级平台,管好这些‘员工’。”廖万里这样表示。

在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秘书长谭林坤看来,数字经济发展一定是金融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相向而行。“数字员工”作为一种技术方式助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确实可以有效缓解从业者的工作负担,同时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从这个角度看,一方面“数字员工”可以为行业、工作人员赋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为员工减负,把员工从重复性劳动中释放出来,去从事更具挑战性、更复杂艰巨的一些任务,这相当于在更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

围绕“数字员工”的价值,申万宏源证券首席信息官谢晨认为,这类“员工”除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外,还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度。“做结算、清算的员工有时会拖到很晚才下班;还有些同事为了做好开市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早上六七点钟就到公司。这些工作如果未来交给‘数字员工’来做,员工可以实现正常上下班,工作的规律性会变得更强。”谢晨这样说。

2022-09-06 崔吕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532.html 1 “数字员工”值得托付吗? 30,5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