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公益“股东人”大会:

促进公益组织从“透明公开”到“价值共建”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06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舒迪

今年4月,腾讯公益倡导举办首期公益股东人大会,截至目前已有103场公益“股东人”大会召开。公众哪怕只捐了1块钱,也能收到邀约,获得参会资格,对公益机构善款使用的透明度进行公开质问和监督。公益机构使用在线的数字化会议工具召开公益“股东人”大会,与公益关系人沟通并发布财报,这在互联网公益领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

103场公益“股东人”大会召开

9月1日,2022年99公益日正式启动,并在互动模式、配捐规则、公众动员等方面持续升级创新,扶持更多成长型和创新型的公益项目成长,助力多元、健康和可持续的互联网公益生态建设。

去年的“99公益日”期间,共计有超过6870万人次捐出35.69亿元。

透明,是公益事业的价值点和生命线。为了守护好信任和透明这条公益生命线,今年的99公益日在准入门槛、激励规则上都有明显体现。

从今年4月首期至今,已有103场公益“股东人”大会召开。公益机构使用腾讯会议、视频号直播等数字化工具,与公益关系人沟通并发布财报,汇报每一分善款的使用和走向。

公益“股东人”大会, 是腾讯公益在透明公益上的又一创新:每一位参与捐助的爱心网友,都有机会成为公益事业的“股东人”,对自己捐助的项目行使监督权利、履行推进义务。

和以往企业的股东大会不同,成为公益项目的“股东人”,并不需要豪掷千金,哪怕只捐1块钱,也能收到邀约,获得参会资格。

今年4月11日,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公益机构,率先在线上召开公益“股东人”大会。

每一位参与腾讯公益平台项目的爱心网友作为所捐赠公益组织的“股东人”,可以与机构直接对话和交流,实现自己对公益项目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第一次开会,满天星的收获就远超预期。首场公益股东人大会后,满天星公益的项目得到了有效传播,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进来。满天星公益创始人梁海光回忆,会后马上就迅速筹得4万多块钱。

对标平时筹款效率,募集4万块钱得花半个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腾讯公益开发相应的视频教学和操作文档,通过与恩派公益的合作,发起“透明公益助力计划”。

在这一计划里,腾讯与恩派对接开会的机构合作,通过线上教学,引导机构自主开会。

只要机构有心透明,就不会做不到。如今公益机构已经可自行通过一台手机进行开会。公益股东人大会正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着中国互联网公益行业的透明内容。

400多家机构申请开会

知难而退的不在少数

今年6月,腾讯发布透明“公益助力计划机构”伙伴招募,项目收到400多家机构申请。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敢于主动透明。仍有不少公益机构很纠结。

“第一种是业务繁忙的大机构。”恩派公益工作人员李爽解释说,他们可能在早前的工作计划里已经将全年的工作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人力上挪不出空闲,也就无法推进。

而另一种则是对“风险把控”比较严格的机构。“比如有一家机构管理非常严格的公益组织,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开会项目。”李爽说,但当他们得知这一批股东大会必须进行“自由答股东人问”环节,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如果他们乱问问题怎么办?我们回答不出来怎么办?”种种顾虑,最终该机构退出了这一次活动。

“激流勇进是勇士,知难而退是本能。即使他们都知道方向是对的。”李爽说。

因为公益透明

他曾被追加50万捐赠

公益“股东人”大会是否会对公益从业者不友好?公益行业从业者吴特立有自己的看法。

“公益‘股东人’大会用互联网数字化工具,使得公益关系人(公益组织、捐赠人、受助者、平台方)和公众,第一次实现了无障碍互联互通探索公益透明和公众治理的新模式。”吴特立说。

2020年,刚毕业的吴特立入职珠海华发公益基金会,从同一个捐赠人那里陆续募集到了60万元的善款。

“最早的一笔捐了10万元。拿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我一直在纠结这个钱要花在哪儿,怎么花才能让捐赠人满意?”吴特立思考了很久。

捐赠人首期捐款打进基金会账户之后,吴特立每天晚上都会花费至少2小时的私人时间去和捐赠人聊天,“聊一下他对哪些公益事件是认可的?聊一下他认为什么样的公益项目才算公益项目?”

经过长时间的交流、打磨,捐赠人的捐赠款被吴特立独立设计并执行了一个在珠海全市开展的创新型项目,并在去年获了奖。随后捐赠人又陆续追加了50万元捐款。

公益机构通过透明获取信任,从而更高效地开展工作——“事实上,最终的追求还是落到‘高效’,要实打实地帮到项目的受助方。” 吴特立说。

捐1块钱的人

也和大额捐赠者监督同权

在第一次公益“股东人”大会结束后,有人就“1块钱”的公益行为展开讨论——只捐1块钱就能对机构指手画脚,这合理吗?

梁海光就遇到过言辞犀利的“一元钱股东人”。但他并不觉得这件事情本身有什么问题,甚至邀请对方前来做内部审计。“很多审计的老师在审计完之后,都成为了我们的捐赠人。”梁海光说。

梁海光们的坦然,也让小额捐赠者捐赠热情与日俱增。其中就包括腾讯平台月捐项目长期捐助人赵静祎。作为一名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赵静祎很难进行大额捐赠。

“我们可以捐一杯奶茶的钱或者是一根冰棍的钱。看到自己的捐赠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了项目受助方,就会想持续关注,持续捐助。”

令赵静祎欣慰的是,小额捐赠非但没有被嫌弃,她还受邀作为“股东人”参与腾讯公益满天星项目的“股东人”大会。项目工作人员曾告诉她说,你即使捐1块钱,也是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

在互联网公益出现以前,捐款几乎成为公益行为的终点,筹款数额作为最大的公益成果,“1元”捐赠者的话语权极小。

“我们的项目越透明,公众捐赠就越理性。”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说:“公众捐赠越理性,就越容易养成持续关注和投入公益的习惯,对公益行业的好感度也就越高。”

做好行业“连接器”

腾讯公益探索“透明公益”深水区

伴随公益数字化发展,在如今的公益慈善领域,捐赠只是故事的开端。

腾讯公益平台通过公益股东人大会、“公益真探”等项目,在透明公益的基础上对“有效”展开积极探索。捐赠人有包括并不限于查看进展披露、参加股东人大会、参与公益真探实地考察项目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项目的情况。

“公益股东人大会”的形式,能为公益项目带来更直观、更透明、更智能的公益反馈,参与项目的用户每个人都具有主人翁精神,履行对项目的关注与推动义务,鼓励机构呈现自身执行进度与透明。

满天星公益目前已经开完第二场公益股东人大会。对比第一场,他们大胆地增加了30分钟的“自由答股东人问”环节。对于公益细节的暴晒,梁海光依旧坦荡:“有问题及时改进就好了,人无完人,自然也没有完美的机构。”

今年8月,100位来自全国各地、拥有不同身份背景的公益捐赠人集结在一起,奔赴100个公益项目现场实地考察,这些“公益真探”的首次探访结果也将于99公益日前后进行反馈,并将在未来一年里,持续对公益项目进行长期观察和监督

“瑕疵和挑战都是前进的动力。”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我们鼓励更多机构和网友加入进来,与公益组织一起,真诚沟通和行动,消解误会和质疑,从推动公益透明到价值共建,一起帮助公益项目更加有效地落地执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2-09-06 舒迪 公益“股东人”大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547.html 1 促进公益组织从“透明公开”到“价值共建” 30,54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