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不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卫生健康事业有了数字技术的“翅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07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陈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不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成效。”9月2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与成效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如是说。

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据互认共享

“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推动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服务为引领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二是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逐步夯实,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各级平台联通全覆盖;三是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全面提升,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切实保障公众有序出行;四是便民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优化改造就医流程,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五是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特别是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各地建立健全了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毛群安介绍,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服务流程的多样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医疗数据的敏感性,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应该说仍然还是一个有待攻克的难题,我国目前仍处在探索发展、摸索经验的关键时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便利人员安全有序出行,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在较短时间内汇聚形成了全国核酸检测结果数据库、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数据库,大家可以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各地健康码查询本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这个工作的开发利用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一定要以应用场景为驱动,不能片面地贪大求全。接下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痛点’入手,开展攻坚行动,进一步实现医疗信息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通共享。”毛群安强调。

医疗品质需要“以数据说话”,也需要“用数据支撑”

如今,医疗信息化正在由提高效率为主转向辅助临床和管理决策。医疗信息化在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医疗效率,规范医疗行为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看来,当前医疗品质需要“以数据说话”,也需要“用数据支撑”,以将国家政策要求、现代医院管理的核心理念,通过信息化覆盖医疗全过程。

“比如,阜外医院通过身份证读卡器以及腕带扫码设备的普遍应用,实现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唯一身份识别,既保证了用药、手术、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质量。而通过上线抗菌药物监控系统,不仅及时提醒了医师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保证了临床疗效,又降低了心脏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提升医疗诊疗效率方面,通过信息化系统来提升业务流转以及数据共享效率的同时,医院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了部分的重复性、简单的医疗活动。比如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阜外医院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以及健康管理,满意度达到98%以上,目前已为2万余名出院患者提供了随访服务,管理效率整体提升3倍。”杨伟宪介绍。

医疗行为管理方面,“守住入口”和“持续检测”是阜外医院应用信息化探索的经验。“守住入口”,是对医疗人员、技术、药品、设备以及耗材使用加强准入、授权管理,最大限度保证医疗安全;持续监测,是用数据说话,构建医疗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形成覆盖医生、病房、科室的三级管理,建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学习型医疗体系,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进行持续性的效果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通过信息化对临床医用耗材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发现,冠脉支架集采以来,阜外医院国产支架以及进口支架使用比例,与集采之前没有显著变化,且各项医疗质量指标保持平稳,患者满意度也保持在98%以上。再以心脏外科手术为例,通过信息化监测反馈手术各个时间节点的数据,推送给医生,促使医生主动优化医疗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全程科学用血,对比信息化管理之前,手术时长显著缩短,人均血浆使用量也明显下降。”杨伟宪说。

信息化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插上了数字技术的“翅膀”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习惯,那么,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患者服务,让患者有更加良好的就医体验?胡强强认为,信息化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插上了数字技术的“翅膀”,让医疗卫生服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对此,杨伟宪应用阜外医院的经验作了分享。

据杨伟宪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阜外医院互联网诊疗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互联网诊疗的就诊人次占门诊总量,从疫情前的2%快速增长到现在20%以上。互联网诊疗还扩展了诊疗空间,把诊疗从院内扩展到院外,从医疗诊治扩展到健康管理,医生通过视频诊疗、图文问诊、远程会诊、药品快递到家以及通过智能App程序协助社区医师开展高血压诊疗以及健康管理等,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一站式解决求医问药问题。目前,阜外医院已有将近300名医师开展手机端互联网诊疗工作,其中78%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另外,医师可以自行将互联网诊疗时间定在8小时之外,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手机端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预约转诊、复诊、随诊等全流程连续性服务,对于患者来说选择余地更大、更加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阜外医院还升级了服务模式,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为患者提供一对一7×24小时全天候贴身智能服务,实现即刻应答、提供咨询、智能分诊、合理分流等功能。目前我院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分诊准确率达到97%,患者采纳自动分诊意见比例达到74%,与人工咨询对比,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有效提高诊疗效率,也引导复诊患者线上诊疗方便就医。”杨伟宪介绍。

“面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卫生健康行业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健康新基建,培育服务新业态,提升发展新动能,积极构建数字健康战略发展新格局。”毛群安最后表示。

2022-09-07 陈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不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601.html 1 卫生健康事业有了数字技术的“翅膀” 30,6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