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这些年 这些村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6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刘圆圆

春天来了,婺源篁岭的油菜花开了;

秋天到了,腾冲银杏村的叶子黄了;

夏天来了,阿勒泰的禾木村的民宿火了;

冬天到了,黔东南的高华村,更多的北方客人来泡瑶浴了……

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增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方面更是成果显著。

其中,令人瞩目的是,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曾经的“贫困乡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开篇所述的四个村庄,便是其中的特色案例。

在过去,这些村庄曾一穷二白,也曾无人问津。或因山高路远,或因土地贫瘠,或因产业单一,或因人口稀少,总之,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它们相当一段时间处于贫困之中,甚至出现人走屋空、田荒村散的窘境。

但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角吹响,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目标,当我国乡村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跨步地向前飞跃,一座座田园变身“乐园”,乡村旅游产业“带火”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共富路上的“好风景”。

于是,一座座村庄活起来,火起来,并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大舞台上,演绎出一则则动人的故事。

受感于此,本刊在“非凡十年之旅游休闲篇”开篇之日,在全国各地遴选乡村旅游发展代表性村庄进行采访,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中,这些村的这些事。

2022-09-16 刘圆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046.html 1 这些年 这些村 31,0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