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新闻

非凡十年·中欧班列中的政协力量

长安号:“丝路”古道上畅行的“钢铁驼队”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7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路强

编者按: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即重庆—杜伊斯堡班列成功开行,历经十余载探索和实践,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十多年来,中欧班列运送货物种类不断扩大,运量持续增长,维护着国际产业链的稳定通畅,也成了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本版特别关注报道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中欧班列顺利运行履职建言的工作成效,以飨读者。

当地时间9月9日,今年开行的第一万列中欧班列抵达德国最大的铁路口岸汉堡,这趟班列从西安驶来,名为“长安号”。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沿线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也让国内许多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走向了开放最前沿。

就在2013年11月28日,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务区首度启航。此后,运营质效逐年跨越式提升,从开行之初的每年百余列,至2021年已达到3841列。

在8月30日西安市政协召开的“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透露,在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下,中欧班列“长安号”今年依然保持强劲态势,截至8月24日,全年开行2511列,累计开行13972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特别是7月单月开行426列,创中欧班列单月开行历史新高,也是全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中首个单月开行量突破400列的城市。

如今,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货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拨,搭乘“长安号”运往国外。保证货源充足之后,“长安号”持续开拓新线路,构建多元化通道网络,今年成功开行跨里海、黑海班列,首发中老铁路国际班列和中越国际货运班列。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运行干线17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王凯不无骄傲地表示,“长安号”已成为运行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辐射范围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精品班列。

此外,中欧班列“长安号”还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自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不断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抵欧洲,仅2020年就运送防疫物资8万吨,为欧洲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开辟了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

在“长安号”不断跑出加速度的同时,2020年西安市成为国家支持建设的5个中欧班列枢纽城市之一。为促进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枢纽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西安市将推进中欧班列建设工作纳入全市九方面重点工作“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和《“十四五”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之中,作为统筹推进的重要工作。

据悉,目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正加快建设包括中远海、中林、山东港等在内的18个集结中心支撑项目。公铁快线、海关查验等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后,将满足中欧班列1万列开行需求。

如何保持中欧班列“长安号”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也是陕西各级政协组织非常关注的议题,不断就此以调研视察提案等各种履职形式贡献着政协智慧,如2019年《推进“长安号”健康运行,促进陕西“门户经济”发展》的省政协提案由时任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督办。

今年,西安市政协同样把助力中欧班列发展列为重要协商议题。8月,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

会上,针对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国际贸易新通道网络有待完善,货物集结的洼地还未完全形成,对中欧班列的人文价值开拓不够等问题,委员和专家学者提出了强化省市区联动,建设西安集结中心;利用区位优势,差异化切入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生态,展开“陆、空、数港集结枢纽”整体规划布局;适时开通中欧班列客运线路,开发中欧班列人文价值等建议。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列列崭新“钢铁驼队”正在来往奔波,它们传送的不仅是品类丰富的产品,还有西安这座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22-09-17 路强 非凡十年·中欧班列中的政协力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064.html 1 长安号:“丝路”古道上畅行的“钢铁驼队” 31,0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