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奚冬琪 顾意亮 图/本报记者 齐波
机动车检验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部署深化车检制度改革。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8亿辆,其中汽车3.1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9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6亿人。机动车检验涉及几亿人,堪称与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因此,此次车检制度改革方案也备受关注。其中,进一步优化调整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除外)、摩托车检验周期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调整后,非营运小客车、摩托车在10年内,只需要在第6年、第10年到检验机构上线检验,其间每两年申领一次检验标志;超过10年的,每年上线检验1次。对非营运小客车来说,更大的利好在于15年后——按照原规定,需要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后则为每年检验1次。
机动车检验不仅事关道路交通安全,同时也是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检验场所少,检验过程费时费力等问题,不少人都对车检心生抗拒;因到期未车检而经历处罚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还因此滋生出“车检黄牛”。为此,此次车检新政不仅放宽了车检年限,同时也拓展了服务场景。如积极推行互联网、手机App等“点对点”车检预约服务,车检有望实现“随到随检”;允许具备一类、二类维修资质的部分汽车品牌销售企业试点开展本品牌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检验,实现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维修、保养、检验一站式服务。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新车一年一检,到后来的两年一检、6年一检……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车辆年检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变革,每一次带来的都是更加便捷和更加安全的车辆出行,同时也是国家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的缩影。而这些改变的背后,也离不开政协委员的建议与呼吁。对于此次新政,委员们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一直非常关注机动车年检问题。对于此次新政,他谈到,我国实行车辆检测制度以来,由最初的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检测,逐步过渡到目前由社会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检测,就是政府简政放权的具体体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以往的检测次数过于频繁,严重增加了机动车拥有者的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负担。现在减少上线检测的频次,从方便老百姓的角度讲,也是一个进步。
“虽然现在进一步减少了上线检测频次,但是我觉得依然可以进一步探讨,是不是可以逐步取消对非营运车辆的年检。”沈开举说,对于私家车而言,车主通常都非常重视对车辆的保养和检修。而且新车售出后,车辆生产厂家都有一定的质保期和维修周期,从这一点上来说,只要车主做好车辆的日常保养,是完全可以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
因此,对于此次新政中提到的“在部分汽车品牌销售企业试点开展本品牌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检验,实现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维修、保养、检验一站式服务”,沈开举就表示非常赞同。“4S店本身是具备检测和检修能力的,如果能委托他们来做检测,就可以减少检测的步骤和程序,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环节,还能提高效率、节省费用,可谓一举多得。”
但沈开举也提到,减少或逐步取消检测,也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分类区别。比如对于特种车辆、营运车辆,还是必须按照规定严格进行年检,以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政府在制定任何政策时,都要评估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这也是放管服改革过程中的大趋势。”沈开举说,放管服并不是说政府什么都不管了,而是应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上海市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界别副召集人、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游闽键也表示,此次车检政策的调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又一体现。将车检次数和车检频率调低是满足广大车主实际需求的,同时提供的“车检计算器”小程序能够切实便利车检,帮助车主规划车检时间,而12123App预约功能则能够节约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除了非营运小客车,本次新政为了便利货车司机,还首次施行在全国范围内办理道路运输证年审措施,这也是考虑到了货车运输的实际情况。“这些都是从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出发设计落实的政策,能够切实提升车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另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减少车主成本,就是减少物流成本,同样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游闽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