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聚焦“防”“控”“治” 地方病防治取得历史性突破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1日   第 05 版)

车鹏艺 本报记者 刘喜梅

大骨节病、克山病、碘缺乏病……受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多种地方病曾严重困扰、威胁着我国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地方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和有关地方从“防”“控”“治”多方发力。 9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这十年地方病防控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地方病防控取得历史性突破

地方病防控的扎实开展离不开不断完善的防控机制,而防控机制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为极力解决地方病的防治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十二五”“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国家10部门联合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将地方病防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水利、民委、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联防联控、综合施策,合力推动食盐加碘、防病改水、低氟砖茶、改炉改灶等防治干预措施,改善病区人居环境,控制消除地方病风险。《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将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列入15项行动之一,并明确了“地方病等问题不容忽视”。

实践证明,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2799个碘缺乏病县、379个大骨节病病区县、330个克山病病区县、171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12个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县、122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县或高砷区县均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达标率均为百分之百,顺利实现了重点地方病控制消除阶段性目标。

监测预警是做好地方病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地方病监测可以连续观察地方病消长趋势、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效果,为防控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熊煌表示,从2004年开始,国家就通过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支持建立地方病监测网络,每年动态监测防治措施落实、病情状况、病人救治等情况,并建立了地方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纳入了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实现了地方病监测信息化管理。

“目前,已经建成覆盖全国所有病区县的监测网络。”熊煌介绍,当前全国2562个县级实验室能够开展尿碘检测,1523个县具有甲状腺B超检诊能力,694个县具备氟骨症检诊能力,130个县具备砷中毒检诊能力,289个县具备克山病检诊能力,290个县具备大骨节病检诊能力,为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变化、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措施效果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保障。以碘缺乏病为例,国家每年依托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的网络,组织开展全国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监测工作,以保证及时掌握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儿童甲肿、生活饮用水水碘等情况,为及时制定和调整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推动乡村振兴,破除地方病防控重点难点

我国地方病的病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为重病区分布与贫困地区或偏远农村有高度契合性,这也是我国地方病防控的重点与难点。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831个是碘缺乏病病区县,262个是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176个县有饮茶型氟中毒,92个县有燃煤污染型氟中毒、27个县有地方性砷中毒,179个县有大骨节病,103个县有克山病。

针对这一困境,我国将地方病防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形成了有效的防控工作机制和完善的标准体系,创造了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奇迹,为全球治理地方病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殿军表示,目前我国已经百分百实现了“保证地方病消除与控制的目标与脱贫目标同步实现”的承诺。

以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的落实为例,我国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地方病病区改水工程结合起来,在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期间,各地新建改水工程达到16231处,巩固提升改水工程达到51725处,全国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率达到98.3%,较2012年提升了15.3个百分点。

再比如,在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病区,国家在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人居环境治理,落实改炉改灶、使用清洁能源等防治措施,基本实现了病区防治措施全覆盖目标。仅贵州省,通过燃煤型氟、砷中毒病区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受益的家庭就达到了445万户。

大骨节病同样如此。调查显示,作为长期困扰儿童患者的疾病,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没有新发病例,这是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的可喜成绩。西藏地区已设立了十多家大骨节病定点救治医院,基本实现了救治工作当地化、组织流程标准化、临床操作规范化。

长期巩固防治措施,谨防疾病卷土重来

“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风险挑战依然存在。”熊煌提出:“地方病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减弱或者撤除,疾病将再次卷土重来,所以必须长期巩固,维持防治措施,才能真正发挥防病的作用。”

对于我国现在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的带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饮水性氟中毒、饮茶型地氟病等地方病患者的治疗及管理问题,熊煌表示应持续加大防治措施落实并提出四点完善方向:一是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成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要求,不断完善防治体系,合理布局国家和区域地方病防治中心,加强全国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持续巩固防治效果。二是聚焦防治重点,推进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地方主体责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专门措施推进落实,有效打通防治地方病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强监测预警,科学精准防治。持续做好地方病病情监测,掌握病情动态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监测灵敏度,确保监测不留死角,形成精细化管理、精准化防治的工作局面。四是加大科普宣教,增强防病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引导病区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扩大疾病防治的健康效益。

“十年来,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这项工作还需要久久为功,各部门仍需坚持不懈落实落细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控成果,才能实现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2030年,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这一规划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最后表示。

2022-09-21 车鹏艺 刘喜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315.html 1 聚焦“防”“控”“治” 地方病防治取得历史性突破 31,31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