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胡卫而言,2022年3月7日,是他人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也是他十年来履职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当天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启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上,他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媒体采访,“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句略带着上海口音的话一出立刻引发网友叫好。
“职业教育要挺起脊梁,破除体制障碍是当务之急!”胡卫在建议中的观点是:“职业教育既要横向融通——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横向贯通,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也要纵向畅通——要打通断头路,畅通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升学渠道”。随后,这些观点被各大媒体报道转载,连胡卫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次委员通道上的发言,反响如此热烈,点击率、转载率高达10多亿人次。
“网友调侃说我有‘热搜体质’,今年委员通道上这个话题的走红,对我来说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胡卫坦言,在准备发言话题时,他还准备了另外一个教育话题,但后来他坚定地选择了职业教育,“因为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时代所需,呼之欲出。”胡卫说,20世纪90年代初,他去日本出差,在商店里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中国制造商品。今天我们到任何国家,看到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在胡卫看来,中国的崛起,需要有大国工匠,大国工匠的塑造,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摆脱狭窄于技术和技术上狭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人、也要教做事,既要学文化、也要学技术。
让胡卫感到兴奋的是,就在两会结束一个多月后的4月20日,在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首次进行全面系统大修,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让胡卫更为欣喜的是,作为两届政协委员,他本人是职业教育法修订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获益者。新法中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修订,多处和他在委员通道上的建议高度契合。“很荣幸自己能和时代发展的脉搏共舞!”在胡卫看来,新法博采众长,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凝聚着各方的心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共同写好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将职业教育法修订列入立法规划;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持之以恒建言和推动职教法修订……”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胡卫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自此,他的一生和教育结缘。毕业后,胡卫也开启了教育理论、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之路。而作为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关注职业教育,为职教建言,是胡卫委员履职十年来一以贯之的焦点,基本上每年全国两会他都会提交有关职业教育的提案,包括“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产业人才培养渠道”“警惕职业教育升学导向”“完善高职扩招工作”“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推进普职融合”“推行‘学徒制’”等,相关提案均受到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为了写好提案,胡卫十分注重调查研究。近十年来,他随全国政协调研组先后赴15个省市自治区考察,并就职业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每次调研后,他一般都会利用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撰写议政建言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让胡卫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4月至5月,他随全国政协原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到上海、贵州、海南等地调研职业教育,他看到很多地方热衷铺摊子、建房子,或把既有的职教资源“内卷”起来,搞封闭办学,而忽视了校企真正融合,这让他内心很不是滋味。这次调研让胡卫意识到职业教育要向产业、企业和互联网延伸,打通办学方和用人方之间的联系,重视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场景中,用真实的技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案例、真实的项目来开展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于是,在2014年6月3日全国政协召开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上,他特别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为题作发言。同年11月,胡卫又随全国政协原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代表团赴加拿大、美国调研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他执笔撰写的调研报告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为了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胡卫曾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等农村及发展落后地区调研。调研中,胡卫发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实能够使人民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此,他利用自身长期在上海教育系统工作积累的资源,不仅落实了湖南省9个市县一定数量贫困学生在沪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而且还促成了上海最好的职业院校与湖南五地中高职院校间的紧密合作,建立了对口精准帮扶新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承载人民重托,弥足珍贵。十年来,我见证了中国职业教育一路高歌猛进,取得突破性飞跃,很是有成就感;十年政协委员的履职路,让我的很多建言资政行动推动了现实问题的解决,这是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