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政协持续围绕乡村振兴履职建言,成为推动发展的鲜活元素,融入江西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路的时代画卷。
牵住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牛鼻子”
明年搞什么课题?
2019年底,在江西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众多委员和专家畅所欲言。“乡村振兴仍然是热门议题,建议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题。”最终,胡国良委员的这个提议,高度契合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的时代背景,得到一致认可。
2020年1月,江西省政协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政课题。课题组先后深入25个县区、56个村、89个产业点,访谈300多位经营主体,召开座谈会39场,建立“直达乡村基层微信朋友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
“同质化、有品无牌附加值低。”
“产业小散弱,不成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一产种养多、精深加工少;短平快项目多,长效主导产业少。”
在调研总结讨论会上,戴兴临委员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一举例。
寻求乡村产业振兴的良药妙方
“我6年前种了1000亩蜜柚。由于品种杂,不懂技术,柚子品质差,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只能全部砍掉改种脐橙。”吉安县指阳乡某种植大户老李说。
“金桔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但目前仍然停留在卖原果阶段,精深加工企业少,没有形成产业链。”遂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隆浦向课题组蹲点调研小分队介绍。
对此,宜春市政协副主席蔡佩兰提出:“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产业不成链,等于全白干。”
唐进波委员建议:“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从一产种养殖到二产精深加工,再到三产多业态有机融合,以规模化实现集聚效应,以三产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
“要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设立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专项,引导科技资源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前沿聚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在接受课题组访谈时提出。
课题组一致认为,“做到三产融合,才是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农民勤劳致富的新路子。”为此,建议:龙头企业抓两端,做好种苗、技术、销售、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村集体和种植户以山林土地等资源入股并做好中间种养环节,既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又能享受提升附加值的红利。
千锤百炼打磨出金招牌
2020年底在研究课题报告时,有同志提出,脱贫攻坚战接近尾声,报告会不会过时了?
“好菜不怕晚!”省政协主席会议协商决定,课题组要紧盯25个脱贫县如何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开展延伸调研。江西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姚增科要求,进一步聚焦乡村产业振兴路上政策资金、规划引领、产业特色、发展模式等问题,再修改完善,提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政策举措管长远”的建议。
“你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一个大大的赞。”原江西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处长龚亮保为课题组提供素材时说,他们将大部分建议都吸纳到相关乡村振兴发展的文件中,并对一些地方空壳社、农户联结不紧密等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
“不熟不揭锅,熟了才上桌。”2021年底,课题组经过十余次完善,充分吸纳委员和专家们的修改意见200多条后,形成《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基于对我省25个脱贫县的调查与建议》。对此,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叶建春纷纷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组织专班研究,充分吸纳好建议,加快破解难点堵点,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地区振兴发展。
翻开《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意见》: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实施“硒+N”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战略……一条条建议变成了江西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举措,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在展开。
(曹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