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母亲的“声声慢”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7 版)

颜克存

早晨上班出门时,我刚到楼下,却发现忘了带一份重要材料,不得不急匆匆地转身回家去拿。回到家,脚刚一迈进门,母亲就大声提醒:“你慢点走,地面我刚拖过,滑着呢!小心摔跤。”听了母亲的话,我“嗯”了一声,却没当回事。拿了文件从书房出来,母亲的叮咛也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看我步履匆匆,母亲又忍不住嘱咐:“你别跑那么快,小心滑倒。”这次我还没来得及应答,就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母亲一边过来扶我,一边责备说:“你说你这都多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听不进我的话,让你慢点儿、慢点儿、慢点儿,就是不当回事。”母亲一口气连说了三个“慢点儿”,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小时候,每次不论做什么事,母亲总会在我耳边唠叨,“慢点儿、慢点儿!”原来这么多年了,她还没忘记她的“声声慢”。

记得儿时老屋旁有个土窑,土窑的一侧是阶梯,另一侧是一个长长的斜坡,坡下是一块平地,地上堆着烧窑用的柴草。这个斜坡在我们孩子眼里,简直就是天然的滑滑梯,大家总是三五成群在坡上爬上滑下,玩得不亦乐乎。母亲觉得危险,每次都是冲着我们大声喊:“你们慢点儿!千万别碰着!”可母亲那无数声“慢点儿”,却并不能被任何一个孩子记住。后来,母亲干脆把家里的玉米秆靠在柴草垛上,以此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全快乐的空间。但她的“声声慢”,也始终没有断过。

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的“声声慢”里总含有无限的牵挂、体贴和人生哲理。走路时,母亲说“慢点儿走,看脚下,别摔跤了”;吃饭时,母亲说“慢点儿吃,小心烫,别噎着了”;写字时,母亲说“慢点儿写,把字写端正了,做人也得像它”;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母亲还说“慢点来,不着急,会如愿的”;乃至后来我结婚生子当了父亲,为自己的孩子晚学会走路和不会使用筷子而发愁时,母亲还是说“慢点来,给他们点时间,时间会教会他们一切”……如此种种,母亲的“声声慢”已成了我生命里的另一种“道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2022-09-26 颜克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541.html 1 母亲的“声声慢” 31,54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