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保护好永不停歇的心脏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8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陈 晶

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日。心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正威胁着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命,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3.3亿。心脏是唯一一个片刻不可以休息的器官,保护心脏健康应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

心脏病是所有心脏相关疾病的总称

提到心脏病,你可能会想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其实,心脏病是所有心脏相关疾病的总称,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都在心脏病的范围之内。由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心脏病总发病数的绝大多数,很多患者就把两者等同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庆春介绍。

“冠心病,依据发病特点和病变过程先后划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马庆春说,它们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划分界线:当冠状动脉狭窄75%左右时,随着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心肌氧耗量会增加,但冠脉供血由于血管狭窄的缘故不会相应提高,从而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发生,而休息时很少出现症状,这就叫作稳定性心绞痛;随着血管狭窄的加重,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血小板加速聚集到狭窄病变处,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发生心绞痛,此时就叫作不稳定性心绞痛,植入心脏支架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此时病情风险骤增,如果不及时医治,甚至有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当冠状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直至彻底堵死时,会造成心肌细胞不可逆地坏死,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这三个阶段虽然不可逆,但如果在稳定性心绞痛刚刚发现时就进行早期干预,往往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进展,甚至避免支架植入。如果发生疑似急性心梗的症状,不要惊慌,静卧休息别乱动,牢记两个‘120’,即出现胸痛胸闷等情况要及时拨打120;争取黄金救治的120分钟,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马庆春提醒。

心脏也会得肿瘤

如今,癌症的高发率和死亡率,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常让人“谈癌色变”。那为什么很少听到有心脏癌?难道它是一个从不会得癌的器官,就是为了永不停歇地给人们提供营养和氧气的?作为一个高度活跃的器官,心脏真的不会患癌?

“其实,心脏从人们一出生就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肿瘤豁免权’,这一切要从肿瘤的起源和心脏的特殊性上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博士后张明智解释,人类细胞的代谢和增殖往往伴随着基因的突变,而恶性肿瘤恰恰是基因突变不断累积的结果。基因突变尤其偏爱上皮组织,所以凡是含有上皮组织的器官都有患癌风险,如肝脏、肾脏、消化道、呼吸道、乳腺、前列腺等。而没有上皮组织中的器官,往往会长出良性肿瘤,心脏恰恰就没有上皮组织。心脏中最重要的是心肌细胞,人们从出生到去世,很少进行增殖分裂,因此它含有的基因就没有突变出错的机会,这也保证了心脏很少患癌。另外,心脏和血管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密闭循环系统,不容易受外来有害物质的入侵干扰,尤其是致癌物质。加之心脏运转效率惊人,血流速度极快,使得很多诱变因素无法在心脏中停留,尤其是那些转移而来准备在心脏中落地生根的癌细胞。因此,心脏很少患癌,其实是由心脏的特殊构造决定的。

那是不是心脏真的完全不会患癌?“当然不是。”张明智介绍,根据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统计,原发性心脏癌症的发病率不足0.1%,该中心平均每年只有一例心脏癌症患者被报道;维也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曾调查发现,该医院在过往15年的时间里,仅收治了11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其中仅11例是恶性肿瘤患者。所以,心脏并非完全不会得肿瘤,只是很少,而且大多是良性。

张明智介绍,心脏中的肿瘤有原发性起源的,也有继发性起源的。原发性心脏肿瘤包括心腔黏液瘤、血管肉瘤、心肌肉瘤、纤维瘤等。在原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心脏肿瘤是心腔黏液瘤,恶性肿瘤是血管肉瘤,成年人主要是心腔黏液瘤,婴幼儿通常是以结节状硬化症引起的横纹肌瘤为主。在继发性心脏肿瘤中,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绒毛膜癌、乳腺癌等癌细胞有可能随着血液转移至心脏中,以黑色素瘤最为常见。

“心脏肿瘤患者通常会呼吸困难,心脏周围出现区域性疼痛,易疲劳胸闷,还可能出现恶心、发烧、体重减轻、盗汗等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张明智说,这些症状和其他心脏疾病引发的症状类似,因此,给心脏肿瘤的有效诊断带来了困难。目前心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病史,辅以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治疗方面,由于大多数心脏肿瘤是良性的,因此常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心脏产生肿瘤应及时切除,否则肿瘤脱落下来的碎片很容易阻塞正常血流而引发中风。对于恶性心脏肿瘤疾病,除了手术治疗外,还要结合相应的化疗药和放疗处理。

很多心脏病都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心脏虽然很少患癌,但却会受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困扰。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张明智提示,除了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外,很多心脏病都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油盐吃太多。不少人对于油脂盐的摄入偏高,往往容易造成个体肥胖、血压偏高、血液流通不畅,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建议低油、少脂、减盐,多吃青菜、水果、富含纤维类的食物。

抽烟喝酒多。吸烟或吸二手烟,都与冠心病的诱发密不可分,长期吸烟者皮肤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心脏也容易出现痉挛,往往导致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饮酒则更偏爱房颤患者,尤其是在疲劳状态下喝酒。

熬夜无节制。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熬夜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血管收缩异常,心脏负荷增加,容易引发房颤、冠心病、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死。

高负荷工作。高负荷而又忙碌的工作容易使人久坐、疲劳、作息不规律,长期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心脏发生病变的风险会骤增。

情绪常低落。终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不仅会引起焦虑和抑郁,还会使人心跳加速、血压骤增、呼吸急促,甚至引起缺血性休克、心律不齐、心梗等突发症状。

“心脏也是需要保护的。想要心脏健康,应远离以上这些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同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张明智提示。

2022-09-28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673.html 1 保护好永不停歇的心脏 31,6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