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耳机戴不对,对耳朵危害大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8日   第 07 版)

最近,樊女士发现,自己经常戴耳机听歌入睡以后,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她去医院一看,结果居然有了突发性耳聋。长期佩戴耳机都有哪些危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说到使用耳机的健康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头戴式和耳塞式的耳机是否在这方面有差异。其实无论是头戴式还是耳塞式,只要耳机质量没问题,使用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使用的度。这个度包括两个概念:时间和音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于使用耳机的音量和时间有一个具体的推荐数值:60%/60分钟规则,即戴耳机时的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耳塞戴在耳朵上的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了这个音量和时间,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

过度使用耳机,容易诱发耳部炎症,就是指耳部出现了感染。由于耳塞直接插入耳道,堵塞了空气的流通而造成的。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夏季,耳道的汗液很适宜细菌生长,一旦耳塞压迫耳道导致小小的破损,就容易引起耳部感染。另外,耳塞外壳也是细菌滋生的“沃土”,通过接触留在耳机上的各种细菌也是耳朵感染的重要诱因。经常使用耳机的朋友稍加留心还会发现,自己的耳屎跟不使用耳机的时候比要明显增多。耳屎的专业名词为耵聍,耳道外1/3是皮肤,有很多耵聍腺,耵聍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工作量激增”。这一方面导致耳屎的产量增加,另一方面,长时间、高频率地使用耳塞也会无意中将耳屎从本来所在的外耳道推进耳道深部。长此以往地积存和推进,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朵不适,并增加耳道感染的概率。此外,过度使用耳塞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耳朵疼。我们耳道的外1/3部位是皮肤,内2/3则是黏膜,耳道的皮下组织很少,长时间戴耳塞,会让耳塞如同压在耳道的骨头上一样,增加的压力会导致内耳疼痛不适。

当伤害逐渐升级,则会头晕、耳鸣甚至损伤听力。过大的声音对耳朵来说就是噪声,噪音对耳道会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就会出现像晕车一样的头晕反应。与此同时,噪音过大会损坏耳蜗中的毛细胞,导致耳朵甚至头部发出各种间断或持续的声音,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耳鸣了。一旦患上耳鸣,对正常的环境声音也很容易高度敏感,这被称为听觉过敏。如果让耳塞长时间插入耳道,声音不间断地启动听骨链振动,刺激听觉毛细胞,往往会令其失去敏感性,毛细胞会过度弯曲无法接受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头戴式的耳机音量开太大也会如此。普遍评价的听力声音频率和强度是以人们对声音感到舒适清晰为标准。过大的声音暴露时限超长,听毛细胞的听毛排列出现紊乱,其表现听力下降,这就是噪声性耳聋的重要原因。

除了要遵循使用耳机的音量和时间,在选择购买耳机的时候,也有一些门道。

首先,需要确定自己有无耳道和中耳炎方面的疾病,在明确用途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用起来更舒适的款式。平头耳塞对耳道的压力相对小,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耳道口大小的耳塞,如果耳塞与自己的耳道口不适配,一旦佩戴时间稍长,就会引起耳道口的局部压迫性疼痛、刺激性湿疹、感染、疖肿形成等一系列麻烦。

入耳式耳机对耳道的压力最大,更应该选择适合自己耳道大小的耳塞,尤其是有耳道湿疹和中耳炎的人,就尽量不要选择此类耳机了。因为长时间的佩戴会让分泌物引流不畅,加重耳道感染和炎症,甚至造成耳道狭窄畸形。

头戴式的大耳机普遍适合大众人群,但对于戴眼镜的朋友们来说就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太友好:耳罩一旦扣得紧点,就会对眼镜腿儿所在的颅骨的颞骨造成压力,刺激皮肤神经并引起头痛。

此外,耳机也需要日常保养和清洁,可用干燥、干净的布、棉签或牙签、冷吹风等作为清洁辅助工具。对于可分离摘下的硅胶耳塞,可以用肥皂和水清洗,顽固的污垢可以用棉签或牙签仔细去除,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坏材料。价格昂贵的耳机通常还会带有专属的清洁剂。

(应急总医院主任医师 吴慧莉)

2022-09-28 吴慧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674.html 1 耳机戴不对,对耳朵危害大 31,6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