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

选题要准 调研要实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8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孙金诚

作为台盟界别履职三届的政协委员,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交融,是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15年来始终不变的履职热情和家国情怀。近日,他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的提案》,荣获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奖。

“这件提案是通过深入所联系的台商台胞调研后,代表台盟所联系的台胞发声撰写的。”谈起这件提案,骆沙鸣不免有些动容,2018年3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3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31条惠台措施”,后续又出台了台湾居民居住证等措施,获得了台湾同胞的广泛好评。但是,个别地方在惠台政策具体执行环节上还不够细致周全,影响了惠台政策的整体社会效应。“作为台盟界别委员,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岛内的同胞以及居住在大陆的台生、台商、台胞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帮他们解惑释疑,排忧解难。”

在《关于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的提案》中,骆沙鸣提出,可以引进台湾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生活性高端服务业;柔性引进台湾高校师资教育资源;创新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内涵,助力台企转型升级,优化台湾青年创业环境。

骆沙鸣的建议在有关部门看来具有超前意识和操作性。此后,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惠台“26条措施”,助力台胞台企发展的“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以及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助力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享受更多同等待遇。

“从全国政协提案办理的答复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有关部门推出的措施对于台湾同胞都是十分实惠的,让大家实实在在受益。”骆沙鸣说。

“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台胞的身份管理和版权保护等方面的线上智能应用,这也是我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骆沙鸣表示,针对这条建议的延伸办理,全国政协有关部门还专门邀请他参加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民政协报社联合举办的“云”座谈会,探讨产业区链接的机遇与挑战。“这个细节让我感受到提案的办理不仅务实,还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提案的高质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作为台盟界别政协委员不但要认真解读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理论创新,而且还要读历史、熟台情、多倾听、善思考,这对提高提案质量和协商办理水平十分必要。”骆沙鸣认为,撰写提案,选题一定要准,提案必须有导向意识,需求导向写党政所需,解忧导向写民所虑,问题导向写社会民生所短。调研一定要实,坚持无调研不提案、先调研后提案,“政协委员要有走基层的脚力,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调研的过程也是委员知情参政和履职能力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独立思考、独到见解的提案。”

骆沙鸣表示,作为台盟中央台情与两岸关系委员会主任,他多次赴台交流,经常走访台胞台企,坚持以换位思维的独特视角审视现阶段两岸政策落差及研究融合发展的热点难点。基于此,15年间,他有19件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办理。

“只要有委员意识,身边处处是文章。我们想到了,我们就说,哪怕采用了一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鼓舞。”骆沙鸣就是这样时时处处、孜孜不倦地履行着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为两岸融合发展鼓与呼,为促进统一思与行。

2022-09-28 孙金诚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697.html 1 选题要准 调研要实 31,6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