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刘昕——

找准关键问题 提升提案“含金量”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8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包松娅

履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刘昕,15年来一直“坚守”在农业界。近日,他提交的《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收益的提案》被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评为优秀提案。提及这件提案,刘昕的评价是,找准关键问题,提升提案“含金量”这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打磨提案最大的心得。

提案是政协委员的重要履职方式,优秀提案则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履职能力和责任担当。在刘昕看来,一件提案的“出炉”并非易事,其中所提意见建议,既要有可行之言、管用之计、务实之策,又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准确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理解掌握社情民意,广集良策广聚共识。首先要自觉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增进履职能力,协商能力,凝心聚力能力。从提案说起,刘昕的切身感受是,要看清自身优势,建言添助力,帮忙不添乱,找准关键问题,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和建议,是推动提案办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基础。

就《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收益的提案》,是刘昕在调研中发现,农产品标准化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产品增值的主要原因。“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目前各地种植养殖的农产品还缺乏系统的统一的标准化。”刘昕认为,小农分散的国情农情,以及地理、气候、品种、栽培(养殖)模式和技术等的不同,许多农产品还没有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利于品牌农产品的开发。

大问题、小切口,为了找准关键问题,通过进一步的调研和反复研判,刘昕提出的建议是,要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农业标准化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其实包括“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产品问题一直是刘昕多年关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污染与地膜残留塑化剂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调研,提交多件呼吁推动土壤污染问题治理的提案,均获得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及时反馈。

“农业无污染拆解秸秆是世界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重大技术难题之一。我们团队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目前在破解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解聚密码,无污染低成本拆解秸秆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开创性重大突破。”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昕忍不住分享了自己团队的好消息。可以说,作为学者,注重将科学研究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紧密对接是刘昕这个农业界“老”委员浓浓“三农”情怀的延展与深化。

2022-09-28 包松娅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刘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699.html 1 找准关键问题 提升提案“含金量” 31,6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