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民建上海市委原副主委 胡可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船舶工业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研发、设计、建造、修理、配套和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船海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和配套企业并成为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
中国船舶工业经历了难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而我有幸成为其见证者和建设者之一。
亲历船舶工业的高速发展
1982年,我怀揣着上海交大毕业分配通知书,走进了江南造船厂。1998年,在我36岁时,担任了江南造船的总工程师。
在20世纪80年代,江南造船开发建造了很多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新船型。如“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中国品牌。1989年,江南造船建造了中国第一艘3000立方全压式液化石油气船。随后,江南造船又建造了多型难度更大的半冷半压式液化气船。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南造船挑战“四型十八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在中国造船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8年江南造船整体搬迁至长兴岛后,全三维建模、三维VR/AR建造模拟、数字化加工组立、深度预舾装、超大总段组装、低碳替代能源的应用和相关的低温围护系统等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向造船强国迈进
新时代是中国船舶工业构建可持续领先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船舶工业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在产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推动我国加快向造船强国迈进。
十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累计承接新船订单4.2亿载重吨,年均4200万载重吨,平均全球份额约为43.3%;我国累计交船4.2亿载重吨,年均4200万载重吨,平均全球份额约为41.6%。2021年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8000万载重吨,全球占比提升至44.9%。
十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大国重器”频频亮相。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大型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超大型液化气船、极地科考破冰船、大型浮式储油装置和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等高技术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的交付、航母下水和大型邮轮实现入坞总装标志中国船舶工业也已成功摘取了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在主要高技术、复杂船型领域加快向并跑、领跑迈进。江南造船建造的“远望”系列科学考察船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和极地考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十年来,中国船舶工业批量建造世界最先进船舶。2012年11月,江南造船以自行研发的设计方案获得了挪威著名油气船东8艘83000立方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的订单,实现了中国船舶工业VLGC设计建造“零”的突破。2019年,江南造船领衔开发世界首艘99000立方超大型乙烷船(VLEC),其低温B型舱围护系统完全由江南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2022年3月,江南造船签订了6艘175000立方薄膜式LNG船(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建造合同,是中国在大型LNG船领域的第一个面向主流油气船东的订单。
创新源于自信和执着。新时代中国船舶工业的腾飞发展,来自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来自对前沿技术的跟踪和敏锐的判断,来自对先进设计手段和共性技术的学习掌控,来自超过百年的造船专业经验的积累,来自具有实际经验工艺技术团队,还来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造船设施。
一直以来,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也高度关注中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中国船舶工业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器惟求新”精神,共同推动中国船舶工业乃至整个装备制造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