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丽萍
35年前,一位年轻学子带着对家乡一份特殊的情愫,奔赴北京大学。他的家乡武汉,有一处美丽的文化遗产叫盘龙城,是长江灿烂文明的代表。作为一名考古专业新生,这次启程也为他锚定了一生的使命和方向。他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
方勤正式开始文物考古工作是从天门石家河遗址开始的。那一年,120万平方米石家河遗址被确认,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时刻,也坚定了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初心。”方勤说。
自此,他组织对曾国系列考古,出版专著《曾国历史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为先秦国别史研究建立标尺;他担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为研究和传播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勤奋担当、孜孜不倦。
一切执着与寂寞的坚守也在为新的启程耕耘铺垫。2019年,科技部、国家文物局分别启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考古中国”项目工程。方勤作为长江中游研究组组长,带领湖北联合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以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所,多学科联合攻关,聚焦“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等重点项目开展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在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下承担好工作任务。”方勤表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在挖掘和研究、做好内容阐释,把科学、权威、正确的观点传导给观众。不论是对考古研究工作者还是对普通民众而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所带来的吸引力和魅力就体现在文化自信上。”
2017年,方勤参加《国家宝藏》节目回来后发现,如今走进博物馆的参观者有70%是年轻人。“这也反映出博物馆已成为一个轻松愉悦的文化鉴赏场所。那么我们在阐释内容时,也要结合时代特点,关注不同观众群体的接受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增加展览的参与性、互动性,提升展览的吸引力。”
2018年,湖北省博物馆还承担了中印元首外交的文化客厅。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先后在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意大利举办各种展览,很受欢迎。方勤说:“中华文明如何更好适应人类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舞台上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彰显其永久魅力,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实现中华文化新辉煌。”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2020年武汉疫情防控期间,方勤及其工作人员对馆藏文物80天的封闭守候就是平凡而崇高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