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公立医院“国考”背后的健康答卷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12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陈晶

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启动“国考”,创造性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举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十八大以来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介绍了卫生健康全行业和地方政府一起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服务百姓健康的有关情况。

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启动“国考”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为重点来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时,启动了二级公立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的绩效考核。”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这个绩效考核被业内称为“国考”,以“国考”作为一个指挥棒,不断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状况持续改进,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焦雅辉表示,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日间手术、分娩镇痛等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同时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和智慧医院建设。截至目前,全国5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超过4800家医院能提供精准的分时段预约诊疗。为了解决诊断难的问题,有2000多家医院可提供多学科诊疗的服务模式。同时,为有效缓解手术难的问题,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和36%的二级公立医院都开展了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国家一级推荐的目录超过了700项。另外,还开展了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这“五大中心”为重点提升急诊急救的能力,其建设超过了1.4万个,在挽救患者的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根据行动计划要求,积极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已在推进全预约诊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提升服务品质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解百姓之忧,用切实的举措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给出了该院的解决方案,医院自2018年起实施全门诊、全时段、全号源预约诊疗管理,实现了妇科超声、肺部 CT、核磁共振等医技检查项目网上全预约。

“我们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充分履行了公立医院维护人民健康的功能和使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管仲军说,贯彻落实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围绕医院新阶段的功能和使命,通过建立与医院功能定位、规划目标相匹配的管理与监督等制度体系,推动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1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改革,持续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有效诊治。各地卫生健康系统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能够就近享有优质医疗资源。

“我们聚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坚持实施县级医院专科领衔、乡镇卫生院特色立院、村级卫生室服务托底‘三级联创’,努力做到头疼脑热不出村、小病小恙不出乡、一般病症不出县、大病重病少出县。目前,县级医院可治疗病种增加到629种,三四级手术比例提高到50%以上,243种常见疾病可就地诊疗。”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民医院院长董永凯介绍,这些举措让群众看病专家多了、跑腿少了,方便多了、花钱少了,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县域医共体建设红利。

同时,为了防止农村地区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县级医院也在精准发力。“我们抓住三个切入点,防范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门诊次均费用下降5.8%,患者负担平均下降260元。”董永凯介绍,从“看得起病”切入,深入推进县级医院控费、降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落实到位,持续降低群众个人支付比例;从“看得好病”切入,持续建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通过“考业务、练本领”锻造医术精湛的过硬队伍,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活动,实现京城、省城名医与患者“屏对屏”“面对面”,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上“大专家”,享受好服务;从“防得住病”切入,以健康小屋、健康小院、健康小喇叭、健康小讲堂、健康小分队等“五小”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为抓手,促进“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源头上降低因病返贫发生率。另外,还通过统一行政、人员、资金、业务、药械、绩效管理,推动县域医共体共管共治、共荣共强,县乡医疗机构实现了一体化、集团化、信息化、均等化、便民化发展。

“今年9月,我院已向区域医疗中心的依托医院派出40多名神经学科专家。这些专家要在当地工作一周,开设专家门诊、手术会诊、联合查房。”管仲军介绍,这样能真正实现神经系统疾病的疑难重症患者在当地就可以得到治疗,尽量少一些患者和家属往北京跑,这也是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带给患者最直接的好处。

苏州为此开出了自己的“处方”。“目前,苏州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被纳入医联体,建成11个城市医疗集团、15个县域医共体,98个专科联盟、29个远程协作网,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8%。”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季晶介绍,让健康惠民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直接提升了老百姓就医的获得感。

加强依法监督,推动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督。“关注老百姓的就医安全,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四个加’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为此所做的工作。”季晶给出了“苏州经验”:一是以“法制+”完善医疗监管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指标,使医院法治工作机制“建起来”,学法普法“活起来”,医患关系“亲起来”,法治管理“兴起来”。二是以“信用+”激发行业诚信自律。开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施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报告制、建立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等多种信用机制,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全域全程监管。三是以“互联网+”提升监管效率效能。四是以“长三角+”突出区域协同联动。

“通过这‘四个加号’,探索创新卫生健康综合监管精准治理,管出了安全,管出了效率,也管出了活力。”季晶表示,苏州探索的现代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经验,被国务院医改办列为全国医改重大典型经验之一,苏州将以此为鼓励,进一步深化在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管上的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最后介绍,本场发布会“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21场发布会背后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卫生健康行业十年来守护百姓健康的工作实践。

2022-10-12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013.html 1 公立医院“国考”背后的健康答卷 32,0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