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让“水资源”变成“水资产”

——宁夏采用“水物业”实现节水增效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13日   第 06 版)

通讯员 裴云云 本报记者 范文杰

“我们管这种节水增效的方式叫‘水物业’。”近日,记者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采访时了解到,该地农作物灌溉统一采用专业合作社管理,第一次实现了大面积高效节水灌溉。

“水物业”是什么?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村民尹国胜打开话匣子。

尹国胜今年种了500亩青贮玉米,一半采用传统灌溉模式,一半采用高效节水灌溉,他自己粗略算了一笔账:“大水漫灌的地每亩光雇人工就多100多元,你看,平地20元、深耕20元、打埂30元、淌水3次,每次15到20元。高效节水灌溉2个人能种1000亩地,每亩地能省200立方米水,水肥一体化,作物更好吸收养分,青贮玉米每亩能多产0.6吨,差不多增收400元。”

村民赵杰接过话茬:“再交给‘水物业’一管,节余的水量还能换奖励,去年,合作社还给我奖励了1000多元,最多的退了2到3万元呢。这样算下来一亩地连省带奖可以多挣680元。”

记者听明白了,“水物业”其实就是农村的灌溉合作社。

宁夏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89毫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4%、黄河流域的65%,但是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近5倍,生态保护及作物生长完全依赖于黄河地表水。所以,对宁夏人而言,水是生命之水。据测算,到2030年宁夏缺水达14.2亿立方米,水资源保障形势十分严峻。

2021年,宁夏全面推进用水权改革工作,确定了“总量控制、定额分配、灵活调度”的原则。吴忠市利通区采取水务局牵头、成员单位配合、第三方机构调查的方式,将“十四五”5.02亿立方米用水管控指标精准确权到105个行政村的203个计量单元(干渠直开口)、290家工业企业、135家规模化养殖场,做到了“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最关键的是,整合原有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阵地、队伍、设备、信息等资源,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了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11个,实行乡镇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合作社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其中,高闸镇成立民鑫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对全镇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节约下来的水怎么办呢?吴忠市利通区水务局水利服务中心主任杨自健介绍,对于结余的水,该单位会协调、引导散户及企业将节水量存储到“水银行”,“水银行”向散户和企业提供有偿资金,并将“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接入吴忠市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结算,通过建立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推动用水权收储和交易规范化、市场化运作,让“水资源”变成“水资产”。

“我们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大水漫灌习惯,带给老百姓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益。”杨自健说,此举不仅杜绝了挪用水费等微腐败问题,同时破解了水事矛盾纠纷多、水利设施维护经费少的难题,实现“农户、市场、政府”三方受益。

2022-10-13 范文杰 ——宁夏采用“水物业”实现节水增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076.html 1 让“水资源”变成“水资产” 32,0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