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菡娟
9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这对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何建中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这和他两年多来的努力不谋而合:2021年起,他和多位委员为“新一代航运系统”建设“鼓”与“呼”,初衷正是要用“黑”科技让内河航运“绿”起来。
发展新一代内河航运系统恰逢其时
作为横跨我国东西中部三级台阶,连接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交通运输大动脉的长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不仅仅是长江,我国有大小河流5800多条,总长42多万公里,为我国水上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河航运得到了快速发展。
2020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万千米,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千米。基本建成了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三角和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为主体,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
发展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内河航运存在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港航装备发展质量不高、船员社会地位低、技术水平差等问题,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还未充分显现。
“我们需要新一代航运系统来构建未来内河航运的新模式。”何建中说。让他为之振奋的是,近年来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划密集出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内河航运发展纲要》中均对绿色水运、智能服务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举措。
尤其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我国交通运输“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主要指标要求。在多位委员们看来,这为内河航运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新一代航运系统恰逢其时。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干线等内河航道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通道,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必然要进一步推动内河航运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态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2021年两会上,王先进、何建中、黄先耀三位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设立长江等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工程的提案》。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设立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工程专项,推动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建设。
什么是“新一代航运系统”?何建中解释说,“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航运系统信息互联共享,形成‘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内河船舶运行新业态,最终达到绿色、智能的内河航运系统。”
“简单来说,要让‘黑’科技亮起来,使内河航运‘绿’起来。”王先进表示。
委员们为此建议,要设立科研专项,加快“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船岸一体绿色智能船舶装备研发。面向绿色生态发展、降低航运成本、减少船舶配员、提升航行安全等需求,鼓励内河船舶产业标准化,设立科研专项,开展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与设备系统研发,面向长江、珠江和京杭运河等水系,选取重点区域、航段,推动示范应用,加快研发绿色、智能船舶装备。
推动构建新一代内河航运系统创新工程
委员们的提案很快就得到相关部委的回应和答复。
2021年6月,交通运输部在回复中表示“我部认同您关于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趋势的研判。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到的相关建议,我部及相关部门经深入考虑,拟结合工作实际,在下阶段工作中积极推进落实。”
回复函中还提到: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规划部署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初步提出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组织论证绿色智能船舶标准化引领工程,为发展新一代内河航运体系提供装备保障。
科技部表示将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组织实施,统筹考虑内河航运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并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将积极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延伸电子航道图干支覆盖范围,不断加快自动化码头建设步伐,推进长江沿线港口智慧发展。
从委员们提交提案到部委办复提案,用时仅为3个月。针对每项问题和建议,提案办理部门都有详细反馈,无一遗漏。
“提案提交后,得到了部委的高度重视,两年来已出台多项规划及文件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新一代内河航运系统正在逐步变为现实。”王先进说。
绿色智能的内河航运体系将成为必然
委员们助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脚步却并未停止。
2022年5月,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与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新一代航运系统”为主题联合举办了专题研讨会。
在会上,作为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指出建设“新一代航运系统”既要有生态可靠的航道、低碳高效的船舶、绿色智慧的港口,还要有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要保障。
为此,他认为有三个方面工作需要加强:一是要加快水运通道特别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末内河高等级航道突破两万公里。同时,加快推动长江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推动西江航道提质升级,研究推进京杭大运河北段通航问题。二是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水运方式,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鼓励支持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大力推进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智能水运体系建设。三是要不断提升水运管理现代化水平。
更为可喜的是,今年9月27日出台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配套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产业生态更加完善,标准化、系列化绿色智能船型实现批量建造,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
“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智能的内河航运体系将成为必然。”王先进对未来充满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