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数字“黑科技” 活化非遗文化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14日   第 10 版)

市民游客在宁波市海曙区非遗馆内体验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沙燚杉 摄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孙勇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精特亮”创建项目之一的中医药特色街区——新落成的非遗馆成为热门“打卡地”。10月1日,便吸引了1500余名游客前来探馆。

沿着城隍庙东厢房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非遗风情“水墨”图卷——宁波农谚、它山贤德庙会、天封塔传说、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通过数字投影和雷达互动系统在墙上“重现”;侧过身,一套“全息纱幕+U型幕投影系统”让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梁祝以及四明南词“生动”起来,通过绿幕抠像的方式将演员投影在全息纱幕上,背景将化蝶等经典场面运用水墨动画的方式呈现在U型沉浸式投影幕上,顶面和地面则用镜面无限延伸空间……

“非遗馆所在的宁波府城隍庙就集中了甬城最顶尖的非遗技艺,如浙东民居及庙宇建造技艺、‘生漆脱胎’造像技艺等。在非遗馆内,体现最具宁波特色的、被活态传承的非遗项目,通过全息、VR等展示手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突出了交互式体验,让非遗展示更可看可感。”海曙区政协委员、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俞岚说,“让非遗‘活’起来,就是这个打卡地‘火’起来的秘诀。”

在非遗馆内科技应用无处不在。如通过AR放大镜扫码,就可以获得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量信息,包括宁波汤团制作、黄古林草席编织等的AR视频,大大丰富了游客获取的信息量;常见于商业领域的全息风扇技术也被运用到海曙非遗馆中,用于展示打铁技艺中铁花飞溅的场景。“这样的实景不可能在空间有限的室内展览馆中展示,而传统视频播放效果又往往不尽如人意,全息风扇技术的应用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在安全的环境下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俞岚介绍说。

全息、VR、AR……市民游客能体验到的“黑科技”不止于此。非遗馆内,最受小朋友喜爱的就是一道可以现场“点”菜的互动餐桌。互动餐桌上转动展示着八道宁波本地的特色名菜,参观者在菜的上方轻轻挥挥手,雷达捕捉到动作,餐桌便可弹出该菜的制作方法,再一挥手,就可弹出让人垂涎欲滴的视频介绍。

在墙角的一个绿幕前,不少游客排队拍照留念。“选择自己喜欢的非遗场景,按下拍照按钮,再用手机扫码下载,立即能获得背景为非遗场景的合成照片,直接转发朋友圈,这感觉太奇妙!”游客李舒文开心地和朋友们来了一张“闺蜜照”。

“文化+科技”在非遗展馆中的应用,让非遗馆自带IP属性,身临其境的市民游客交互体验和感官沉浸更强,沉浸式体验让群众有了一个不一般的文化假期。

2022-10-14 鲍蔓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139.html 1 数字“黑科技” 活化非遗文化 32,1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