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
坐在电视机前,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二十大报告,心情振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建水紫陶的非遗传承人,我感到优秀文化的重要力量,相信非遗传承保护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前景必然更加光明。
10年前,从事紫陶制作行业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但随着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传承壮大。现在,受益于这项技艺的相关从业者已经达到了4万多人。众所周知,非遗离不开保护和传承。首先是保护,每个非遗项目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的非遗事项有10个类别,以传统技艺为例,要沉下心对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技艺做深入挖掘和整理;二是传承,传承人最大的责任就是把技艺传下去,特别是对青年的传承;三是市场,很多非遗技艺在历史上就是当地的生活用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非遗传承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能埋在土里或供于高堂,还应该融入生活与市场需求。
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作为来自青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在做好文化传承工作的同时,切实团结引领广大界别群众,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
作为从事建水紫陶的手艺人,我将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人,继续保护传承好手中的技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就业创业,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探寻新方法、新路径。呵护“匠心”、传递“匠行”,不辜负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馈赠。同时,还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