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民意

答好温暖人心民生答卷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4日   第 11 版)

余志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百姓实惠,检验着民生保障的含金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再到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一个现实,一份期待,也是百姓实惠的“指南针”。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更加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果改革、发展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民生优先得不到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底线得不到兜牢,也就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发展也就不可能持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一次彰显了党和政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决心和努力方向,这份温暖畅流心里。

过去,民生停留在有饭吃、有学上、有房子住的基本需求层面,而今,民生更多意味着收入的稳步提升,优质医疗服务的便捷提供,起跑线上的教育公平,优美的环境和洁净的空气。新的赶考路,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兜牢民生底线;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拉动投资,补齐民生短板等,这些大家最关心,也是难点、痛点最多的地方,需要创新手段,去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细、从小、从实、从惠入手,一件也不能少。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务必树立勇于担当责任意识,沉下身子认真了解民生新需求,提高实施针对性;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的生活,倾听群众的心声,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及时把握群众需求,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等,践行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民生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已然作出详细部署,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把握好这个“指南针”,紧握好前进的“方向盘”,以极大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落实好每一项改革举措、惠民政策,积极回应人民热盼,让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体会到实实在在地提升,共同分享改革成果,不断增强发展信心,让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

2022-10-24 余志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653.html 1 答好温暖人心民生答卷 32,6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