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党的二十大代表温文溪:

坚守“三农”初心 传承一缕“茶香”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8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未来,我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到农村第一线。在茶产业领域,我将大力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让更多人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

——温文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描绘了更加美好的蓝图,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好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可以说,乡村振兴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乡村发展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越广阔。”10月25日下午,刚从北京回到福建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主任温文溪已在当地开始宣讲,将“新鲜火热”的大会精神传递到基层。

走出大山 重回大山

作为一名从茶山里走出来的党代表,温文溪身上自带着一股十足的干劲儿。

“我自己就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参与者。对报告中提及的有关‘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内容,深有感触。”温文溪说。当年,安溪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他出生在贫困县里一个偏僻的贫困村,当地都是种植水稻、地瓜来解决温饱。为了贴补家用,年幼懂事的他常会挑着100斤重的柴火,翻越大山去镇上叫卖。

“100斤柴火卖3元多,我常常为了能多卖一毛钱,走遍整个风华镇的各个角落。沉重的担子挑在肩膀上,不知道何时才能卖出,有时候忍不住就哭了。所以,我小时候的唯一梦想就是走出大山,摆脱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温文溪说,“而如今,我不仅走出大山,而且又重回大山,用身上的技术、知识、本领,力所能及地去助力‘三农’发展,实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茶,正是他逐梦的落脚点。“虽然身在茶乡安溪,但小时候种茶是父辈农耕闲暇的副业,茶叶则是招待客人的奢侈品。我只是偶尔帮忙采茶、日常饮茶,对茶其实并不了解。”直到退伍后,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当时非常迷茫,要找工作没有专业技术,要创业身上仅有800元退伍费,当时我就想,唯一的出路是继续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当时安溪主要以产茶为主,如果掌握了一定制茶技术,还是能发展得不错。”

于是,“门外汉”的温文溪抱着即使从零开始,只要努力学习必有所成的决心,向村里承包了十几亩荒地,开始了一段与茶结缘的人生之路。创业之初,充满艰辛:山地承包下来了,但满山荆棘、交通不便,机械开荒无望。他就自己亲自上阵,一点点劈、一点点挖。手磨破了就戴着手套继续,脸在太阳暴晒下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这些还算好的,有时脸上还会被山蜂蜇到,立马就肿起了大包。”

正是这般不怕苦、能吃苦,温文溪的茶叶之路逐步走向正轨。20多年里,他不仅成了技艺传承的行家里手,而且不断琢磨技术改良。为克服茶叶烘焙后需要长时间摊晾冷却的难题,他发明了茶叶烘焙快速散热机,在两分钟内完成茶叶冷却的同时,让茶叶含水量从6%降到1.8%;针对制茶摇青依靠手工效率低下问题,他取得“自动做青机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今年,他又发明了茶叶包揉机,目前该机器正在投产中。

奔走一线 坚守“初心”

如今,温文溪身上多了不少标签: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溪县农民讲师、泉州市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茶季时,我会到山里教农民技术;平时,我会到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上课,教学生们做茶。”温文溪说,为了广泛传授制茶技艺,2016年,他创建了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5年多来,开展培训讲座800多场,惠及茶农2万多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党员带富先锋100多名,和十几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并帮助对方脱贫致富。

“能够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温文溪说,安溪县也早已因茶今非昔比。近年来,安溪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赋能茶乡群众美好生活。2020年,首批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名单中,安溪榜上有名;2022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今,茶产业是安溪的第一民生支柱产业,在安溪,80%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农民纯收入的56%来自茶产业。10年来,‘绿茶树长出了‘金叶子’。”温文溪笑着说。“今年,二十大报告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部署,茶产业作为典型的绿色产业,依然大有可为。未来,我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到农村第一线。在茶产业领域,我将大力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让更多人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同时要坚守住农村发展的‘初心’,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以茶产业带动就业、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2-10-28 徐金玉 党的二十大代表温文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864.html 1 坚守“三农”初心 传承一缕“茶香” 32,8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