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云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事业,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实基础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7年7月,我承担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考察了从山东、江苏到浙江的大运河沿线,对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古遗址、博物馆等保护传承利用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决策咨询报告,对已有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做了全面的阐述。后来这份报告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后几年,我继续和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考察、调查和决策研究,先后撰写完成多个提案,也目睹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论是隋唐大运河还是京杭大运河,所经八省几十个沿运城市都深度挖掘了大运河文化内涵,通过运河水环境改善、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文化遗产传承、文旅融合、数字化传播等方式,让古老的大运河文化为丰富城乡人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我本人也先后主持了古邗沟考古、通扬运河考古、胥河沿线文化遗产调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多个大运河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课题,参与推动多个城市协同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讨交流,先后主编出版《淮安运河志》《南京运河史》《宿迁运河史》等大运河文化专著,为大运河文化带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尽了绵薄之力。
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指示后,我和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又积极投身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提出多次决策咨询建议并被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采纳。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未曾断裂的人类原生文明,在近万年的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程中,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形成了独特、丰厚、多样、深邃的中华文化遗产体系,包括物质形态的、非物质形态的、文献形态的、文化与自然交融的文化景观形态的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系统,它们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保护、传承、弘扬、利用、转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价值,对增强人民文化自信自强,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和认同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城镇、乡村,推进文旅融合、文艺创作、文化创意,创建民族品牌,促进民族医药和全民健康发展,丰富人民日常文化生活,建设礼仪之邦和文化家园,助力生态文明,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和历史性创造,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为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继续通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助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新时代造福人民,走向世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