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晶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将面临髋部、椎体、桡骨远端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有可能就是致命性的。因此,我们需要全生命周期地关爱、呵护和维养骨骼,只有不断把骨骼维护得日益强壮,才可以避免老龄后骨折的发生。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哪些原因会导致骨质疏松?又该如何预防或延缓它的发生发展?
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前奏
“骨骼由有机物(主要指骨胶原)和无机矿物质(主要指钙和磷酸盐)所构成。如果把骨骼比作是一座房子,有机物相当于房子的钢筋,提供了骨骼的柔韧度;无机矿物质相当于混凝土(水泥),提供了骨骼的硬度,两者有机结合,骨骼才能既坚固又有韧性。我们的骨头时时刻刻都处在不断重塑的过程中,破骨细胞不断地消灭受损或老化的旧骨,成骨细胞不断促进新骨的形成,完成骨骼的新旧交替。随着机体的衰老、激素的变化,成骨细胞促进新骨形成的能力逐渐减弱,消灭旧骨的破骨细胞能力相对增强,骨骼的分解超过生成,导致骨质丢失。随着骨质的流失,逐渐出现骨量减少,再进一步进展就是骨质疏松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敏介绍,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率为40%~50%,男女之比为3∶7,其中80%为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会引起骨折,而且骨质疏松的患者一旦出现骨折,治疗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尤其老年人,骨折后如经久不愈,只能长期卧床。”王敏说,相关研究表明,20%的老年人在骨折后的一年内死亡,50%的人从此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骨质疏松按病因分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王敏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任何可能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所导致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风险可一分钟自测
王敏介绍,若想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风险,可以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提供的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简单自测一下。
测试包括如下题目: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症或曾在轻摔后骨折?父母中有一人有驼背?年龄>40岁?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发生骨折?是否经常摔倒(去年>1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40岁后身高是否减少>3cm?是否体重过轻(BMI<19kg/㎡)?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连续超过3个月?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除以上问题,女士还需回答:是否在45岁或以前就停经?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12个月?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男性还需回答:是否出现过阳痿、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每天饮用超过两个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500g、葡萄酒150g或烈性酒50g)?是否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每天运动量<30分钟(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10分钟,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以上问题只要其中1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风险,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行骨密度检查及专科医生诊治。”王敏提醒,具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黄种人介于中间)、高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可控因素包括:体力活动减少、吸烟、过度饮酒、户外日照减少、营养不良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若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那么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将大大减小。
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娃娃抓起
“要想远离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那就得早点开始补钙和维生素D。”公共营养师薛庆鑫提示,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人群,推荐每天至少要吃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钙推荐摄入量,也就是800mg/天,同时每天建议补充15ug(600IU)的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推荐每天摄入1200mg的钙,尽可能选择含有天然钙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如果每天实在吃不到推荐量,可以补充一些钙补充剂,建议小剂量多次补充,比如含钙300mg/片的就比较合适。尽量避免选择钙含量高的补充剂,因为一次性补充太多反而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
“需要强调的是,每天钙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000mg,因为过高的钙摄入量会增加肾结石和心肌梗死的风险。”薛庆鑫提醒。
那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娃娃抓起。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量增加的关键时期,30岁左右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为‘峰值骨量’。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如果年轻时尽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也就是增加自身体内骨的库存量,到老年后需更长时间才会丢失到骨质疏松状态,那么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会减小。”王敏建议,从儿童、青少年时期起,就应注意均衡膳食营养,饮食勿过咸,多吃含钙磷高的食品,尤其牛奶、奶制品、绿色蔬菜、鱼等。同时要多晒太阳及进行户外运动,不饮酒吸烟,尽量不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
“骨质疏松症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会有背部疼痛、驼背、变矮等症状,应尽早开始补钙及预防钙的流失,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限制盐摄入量、定期户外运动、少喝饮料、多摄入富含钙质食品牛奶、酸奶等,同时避免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定期自测骨质疏松风险和及时专科随诊。”王敏提醒,红茶除了可以抗衰老,还能增加骨质,可以适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