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岸经合

读懂父辈的选择,鞭策自我不负时代

——台湾青年罗至善的“登陆”十年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05日   第 07 版)

2021年,已经在大陆创业成家近十年的罗至善(右一)第二次回到湖南老家,为80岁的叔叔过寿。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修菁

“时间冲淡不了两岸血脉亲情,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

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后赴美先后攻读两个专业硕士,毕业后先在瑞士一家私人银行香港分行工作,而后接受邀约“登陆”工作,再到创业,成为北京女婿,台湾青年罗至善的人生履历代表了当下相当一部分台湾高级知识青年的人生选择。

“来到大陆,尤其是过去这十年,你会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智能化生活便捷度以及营商环境的友好度,都让人惊叹,确实是岛内不能比的。”面对人民政协报记者,罗至善用三个“惊叹度”概括自己的“登陆”体验。

在多个台湾青年交流分享会上,记者几次听到罗至善使用相同的一句开场白“我的根在大陆。”问及缘由,他说这是自1997年随父母首次“登陆”探亲和2021年自己再次回乡寻根的触动,“时间冲淡不了两岸血脉亲情,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他说。

罗至善出生于红色家庭,太姥爷是中共早期党员李季,外公汪永昌是黄埔军校十五期学员,之后进入中央航校第十二期并成为第一批赴美国受训的50名飞行员之一,回国后他毅然投身抗日救国战斗行列。每每想起当年父辈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不惜奉献自己生命,他总是心潮澎湃、肃然起敬!每每想起当年立在中央航校门口“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的校训时,无不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回顾这段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反观现在的岁月静好、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又再一次激发起我身为堂堂正正中国人的爱国心……在罗至善看来,读懂父辈的选择,才能写好新时代自己的人生答卷,“作为生活在当下时代的台湾青年一代,我们要勇作促统先锋。”他对记者表示。

■ 姥姥口中的太姥爷李季

罗至善的太姥爷李季先生,是中共早期党员,曾与陈独秀等人一起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由其翻译的《社会主义史》由蔡元培先生作序,曾被作为彼时上海各学校选用的国文读本,具有至深社会影响力。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追忆自己在1920年看的3本书中,就提到《社会主义史》。他说:“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在少年罗至善的印记中,太姥爷李季是姥姥口中偶尔会提及的“一个特别爱国家的人”。

“我最早知道太姥爷的光辉事迹,是在初三备战中考时。一天晚上,姥姥跟我说,她的父亲李季写了一本书叫《马克思传》,同时告诉我,太姥爷是中共最早期的党员之一,也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成员之一。”罗至善现在回忆,当时的自己其实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但“心里就觉得太姥爷是一个特别勇敢的人,同时对家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对太姥爷故事的进一步了解,是在罗至善2021年回到湖南岳阳平江省亲。“在那里老家的亲戚把太姥爷当年的很多事迹讲给我听,让我特别受触动,回京后我又把太姥爷的三卷本自传——《我的生平》,好好细读了一番,发现他当时竭尽所能去翻译和著作,初心就是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时代下一个个体如何以一己专长,将自己的国家推向梦想的未来?如何在时代的脚步前面做出一个清醒的年轻人勇毅的选择?读过太姥爷的这部自传,罗至善找到了答案。

罗至善说,现在的他特别感谢家族父辈给予他的这些精神基因,“我从心底希望自己能成为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一分子,也坚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够亲眼见证这一伟大荣耀历史时刻!”他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

■ 我的根在大陆

作为台湾的外省人,罗至善从小就认识到自己是湖南人,“因为饭桌上的菜、长辈们的口音、他们心里记挂的人,都是带有湖南味道的,都在海峡对岸的湖南老家。”1997年随父母和2021年带着爱人回到湖南耒阳老家的探亲之旅,更让他从心底认定,“我的根在大陆。”

罗至善的第一次“登陆”之旅,是在1997年。这次充满了舟车劳顿和十分亲切的寻根之旅,在彼时十几岁的罗至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们先从台北乘飞机到香港,再从香港坐飞机到广州,之后又从广州坐绿皮火车到湖南衡阳,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面包车才到达位于衡阳市耒阳市小水镇泮塘村的爷爷家。”只是从父亲口中听过的家乡亲戚,一见面就亲切地搂着罗至善的肩膀,从未见面的堂弟很快就和自己称兄道弟玩到一起,餐桌上都是真挚地嘘寒问暖,夹菜关爱,这一切让小罗至善第一次感受到,“湖南就是我的老家!这里有真心爱我的人!”

2021年,已经在大陆创业成家近十年的罗至善,第二次回到湖南老家。由于之前在国外求学和忙于在北京创业,他与老家亲戚联系较少。但在这一年,他忽然接到堂哥的电话,说叔叔(父亲的亲弟弟)马上要过80岁大寿,邀请他回去看看。于是,他就带着夫人一起回了趟湖南老家。离1997年第一次随父亲回老家,时光已过去24年,让罗至善惊讶的是,当年和堂弟一起拍合影的那个村里的小水塘还在,20余年未见的亲情也没有随时间流逝而冲淡。

“堂弟见面就喊我大哥,还拉着我去当时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个小水塘故地重游,在小水塘当年的位置又拍了个合影,这次回乡,我还从姑姑那里得知,爷爷当时给我们这一辈的每个孩子都起好了名字,按照‘国家美丽成功’这句寄语的顺序,罗湘成这个名字是留给我的。”

1949年罗至善的父亲在时年9岁时,与大爷爷(爷爷的亲哥哥)一家一起去了台湾岛,从此便与在大陆的父母、其他兄弟姐妹相隔一条海峡、40余年不得相见。“我觉得回乡寻祖的好处是,能够让你从心底更清晰地去认定,自己的根在大陆,这是客观事实,也更能体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家人的分离带给一个家庭的痛,但就像我和湖南老家的亲戚关系一样,时间割不断我们共同的血脉、共同的联结,我们也有共同的愿景,两岸终会统一,我们是两岸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回乡寻根之旅,罗至善的心底使命感也被唤醒点燃,他希望自己如父辈一样,做一名为国家前途更为光明而贡献自己力量的行动者。担任北京台资企业协会理事、青年会副会长,积极搭台帮助台湾青年企业家、创业者融入大陆,“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大势。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胸怀国之大者,勇当促统先锋,同时讲好大陆故事,传递祖国声音,增进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的认同。”他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 十年来见证祖国向好而生

问及现在如何看待十年前的“登陆”选择,罗至善用了“无比正确”一词。“我想不出来在世界上哪个地方,还能见证十年带给一片土地如此大的变化。”他说。

罗至善的公司落脚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他也把这里当作观察北京、大陆发展的一个微镜头。

“十年来大陆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只要你有想法、有技术,这里的政府服务部门会想方设法帮助你落脚、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部门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如果想注册一家公司,如何一站式服务就能办理完成相关手续,同时他也是首批申请办理在京居住证的台胞。

“我现在感受到的是,自己和大陆同胞享受到基本一样的同等待遇,可以便捷地买高铁票、申领驾驶证、购买住房以及后续的小孩入学问题,所以要十分感谢大陆相关涉台部门带给台商、台胞这些好政策,让从事不同领域和产业的台胞、台商、台生在北京能够落地生根,找到人生逐梦的发展空间。”他说。

学财务金融专业的他,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组数字,也格外敏感和充满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来到大陆发展十年来,我对这一点特别感同身受。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翻了一番,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也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也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听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更让我作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倍感鼓舞和骄傲!”他向记者表示。

“登陆”十年,作为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在内心升腾,亲眼见证了祖国各领域的向好而生,让罗至善作为科技产业的台湾青年创业者更由衷地期待更多的台湾青年能够认清历史大势,主动参与到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来,“如果能带着‘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实干兴邦’的奋进精神,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台湾青年一代的韶华必能不负时代!”他说。

2022-11-05 修菁 ——台湾青年罗至善的“登陆”十年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262.html 1 读懂父辈的选择,鞭策自我不负时代 33,2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