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培养劳动教育专业人才 夯实人才强国战略基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09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作者:刘向兵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长期被忽视问题,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总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1年4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今年2月,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学学科门类下的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版)》。5月,教育部批准开设劳动教育本科专业。9月,首届35名劳动教育本科生全部报到入学。

至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了切实的支撑。

——编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德才兼备人才的成长背后,离不开劳动和劳动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长期被忽视问题,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总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1年4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今年2月,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学学科门类下的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版)》。5月,教育部批准开设劳动教育本科专业。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既是加强劳动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推进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突破,又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长远布局,更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必然要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红色基因深厚、有着鲜明行业特色的高校,直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由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精神为指引,以历史主动精神高质量推进劳动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展劳动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探索。2020年,学校在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下开办了全国首个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2021年,学校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获批全国首批劳动教育本科专业;今年9月,首届35名劳动教育本科生全部报到入学。我们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制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师德修养、深厚的劳动情怀、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了具备较强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以及劳动实践活动组织、策划、指导等能力的职业能力结构,突出了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与科学研究工作的优秀劳动教育专门人才的专业服务面向。

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引导该专业的学生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劳动教育事关“治国理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范畴,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社会,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底色。劳动教育事关“强国富民”,作为强国战略的基础性支撑,在各类人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不仅需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基因,更需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导向。让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涵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劳动教育事关“立德树人”,在“五育”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渗透性地位,是五育中唯一直接通向生活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是“成人”与“成才”相结合的教育,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底色、校正坐标的教育,不仅具有生存生活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实践导向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而且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新的综合育人价值。可以说,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底层逻辑。

正是有了劳动教育的加盟、赋能,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才会是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者先受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这样的政治站位上,引导劳动教育专业的学生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学科交叉融合特性,引导该专业的教师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通过劳动的教育、为了劳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教育科学和劳动科学的交叉融合,这就对劳动教育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既要熟悉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通晓劳动科学知识和劳动技术技能,谙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伦理要求,并能在因地因校制宜的劳动项目设计和指导中,有效实现社会主义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价值取向的引领塑造。

为此,我们系统研制设计了三类专业课程:一是立足本科专业定位,设置符合教育学类专业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二是立足交叉学科特点,设置彰显劳动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具备胜任未来教育教学需要的劳动科学知识,能够通过科学的劳动项目设计与劳动过程指导,将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面貌和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立足实践属性,构建覆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体现创造性劳动特征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蓝图催人奋进。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继续勇担“立德守正,崇劳创新”之使命,坚守“弘扬特色创一流,崇尚劳动育英才”之理念,奋力书写特色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2022-11-09 刘向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466.html 1 培养劳动教育专业人才 夯实人才强国战略基础 33,4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