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11月14日是第31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专家呼吁——

科学防治 远离“甜蜜的负担”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6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陈 晶

11月14日是第31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新版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地图数据也显示,过去的10年间(2011年~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4亿,增幅达56%,其中约7300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那么,如何面对、管理这个“甜蜜负担”呢?

吃糖和糖尿病没有必然联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杨金奎介绍,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将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说到糖尿病,很多人认为是吃糖引起的。“其实,糖不是导致糖尿病的唯一因素,我们摄入的任何食物最终都会转化成糖,为人体提供热量,维持生命。”杨金奎解释道,不要觉得糖是万恶之源,这里的“糖”指的是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和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它们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从而使体内血糖快速升高。之所以不提倡糖尿病患者摄入单糖和双糖是怕血糖快速升高对身体产生损害,但血糖升高的快慢也与摄入量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一杯糖水,糖尿病患者每次喝一小口,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喝完,对血糖的影响不会太大。

“肥胖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杨金奎介绍,能量长时间过多地储存在体内,也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远大于糖尿病本身

“其实,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不好的是由它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或者发生较大的血糖波动,会使微血管、大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受损,危害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最终引起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四川省人民医院副研究员帅平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远大于糖尿病本身,需警惕如下并发症。

糖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称“糖网”,是因持续的高血糖或血糖异常波动损伤了视网膜上的毛细血管,造成的微血管水肿、渗出、出血等症状。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视。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慢性高血糖引起的肾脏血管受损,早期也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如果查小便时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增加,就需要警惕并引起重视了。糖尿病肾病早期会引起蛋白尿、肾功能下降等,严重时会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在损伤微小血管的同时,也会对大血管造成伤害。如引起脑动脉硬化,造成脑中风;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梗死;引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严重时导致跛行,下肢缺血性溃疡,甚至截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该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感觉麻木或疼痛,有袜套样感觉、蚁走感等,还有的患者会表现为异常多汗,出现腹胀、厌食、便秘等情况,这些均是长期血糖异常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的结果。

糖尿病足。下肢血管闭塞和/或脚部末梢神经受损后,导致足部容易破溃和感染,出现坏疽,严重者还可能面临足部甚至腿部的截肢。它是在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作用下导致的结果。

“除了上述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帅平说。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早发现、控血糖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首先得知晓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或表现,留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帅平提示,如果已确诊得了糖尿病,则须在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营养、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将血糖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忽高忽低的血糖大幅波动。

“其次,糖尿病患者须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好习惯,可以在家自我监测,也应去医院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帅平说,定期筛查并发症很重要,建议每半年或一年给眼睛和肾脏做个体检(包括查视力和眼底,查血肌酐、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再做一下神经病变筛查。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血压、血脂的异常,还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

管理糖尿病的“三条腿”

“要想保持血糖平稳,运动、饮食、药物就像是管理糖尿病的‘三条腿’桌子,这‘三条腿’配合好才能真正地管理好糖尿病。”杨金奎介绍,我国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是由于增龄、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想要远离糖尿病,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多关注自身的情况(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血糖),做到运动、饮食、药物三个方面的合拍。

运动方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首先要做的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运动,是否适合高强度的运动,不能过度强调运动的效果,盲目运动带来的后果可能弊大于利。中等强度运动的标准是,运动时出微汗或者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70-年龄所得的数值,持续30分钟,这是糖尿病患者每天有效的运动量。如果今天摄入的食物较多,那就多运动一会,一般情况下运动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但须注意,中等强度的运动不适合有心梗风险的糖尿病患者。

饮食方面。对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地控制饮食,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体型都偏胖,医生会叮嘱其少吃一点。体形较瘦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在用胰岛素的同时,则建议患者多吃。但多吃并不代表可以随便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比其他人偏高的食物摄入量。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对于饮食的控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身的运动情况来调节。需注意的是,多运动了,可以多吃一点,运动会消耗热量,若不多摄入食物会导致低血糖的出现。

服药方面。定期服药对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不规律用药会造成血糖波动,而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须控制体重和腰围。”帅平提醒,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反映我们是否超重或肥胖,理想的BMI是18.5kg/㎡~23.9kg/㎡。理想的腰围成年男性应<90cm,女性<85cm。超重肥胖和大腹便便均可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应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吸烟会直接损害微血管,过量饮酒也不利于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还会影响血糖波动。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难以有效控制。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至关重要。

“一旦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关键是大家要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同时定期监测和定期筛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帅平说。

2022-11-16 陈晶 11月14日是第31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专家呼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823.html 1 科学防治 远离“甜蜜的负担” 33,8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