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有强 靳 燕 通讯员 胡海春 袁 冉
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发展过程中,“大班额”“入学难”“择校热”等问题,曾是近些年出现在我国很多城市中心城区的突出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问题,从2017年开始,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首创了20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15年一贯制完全学校。
时过5年,完全学校已经作为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解决了很多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为南阳市的民生工程。据南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7所完全学校建成或基本建成,并按计划实现招生,在校生达58551人。”
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完全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推动这一民生工程高质量建设,在近日召开的南阳市政协专题议政会上,来自南阳市的政协委员为完全学校进一步发展建设建言献策。
来自教育战线的孙恒忠委员认为,完全学校在管理上,原则是以区为主,市级统筹,区和市属学校两块牌子、两套人马联合办学,这就导致了一些运行上的“扯皮”“梗阻”,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完全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活力。他建议把部分完全学校整体移交市属管理,举办成市直学校,以便畅通管理体制。
优秀的师资是办好完全学校的重要保障。会上,也有委员针对完全学校的师资问题进行建言。“由于完全学校是近两年集中建设的,相对应的教师招聘没有跟上,造成已经招生的完全学校缺编教师众多。”王耀寰委员建议盘活现有资源,拓宽招聘渠道,优化教师招聘政策,简化程序,确保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完全学校距离中心城区路途较远,教师在校吃住条件艰苦,建议尽快设立中心城区到完全学校的公交专线,对教师进行伙食和交通补助,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刘文昌委员则为教职工的生活便利发声。
桂延耀委员对完全学校的衔接培养问题表示担忧。在他看来,完全学校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进行“拼盘式教学”,导致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衔接存在棚架脱节现象,与一贯制育人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观点引起徐大鹏委员的共鸣,他建议,积极探索十五年一贯制育人模式,对完全学校整体性、融合性、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的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和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一体性效能,打造完全学校品牌带动效应。
“这次协商议题切口紧贴人民生活的痛点、堵点,可谓恰逢其时。有关部门要围绕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做好调研,着力破除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完全学校高质量发展。”应邀出席会议的南阳市副市长阿颖对委员们的建议高度重视。南阳市政协主席张富治表示,下一步,全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深研对策措施,助力政府把成绩发扬好,把问题解决好,努力把完全学校打造成南阳教育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