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极危水鸟白鹤22年来增长近2000只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7日   第 05 版)

ICF供图

本报讯(记者 王菡娟)记者日前从COP14边会《跨区域湿地行动:连接人、物种和栖息地》上获悉,得益于跨区域湿地行动的给力保护,极危水鸟白鹤的种群数量22年来增长了近2000只。

鹤类是湿地生态指示性物种。全球共有15种鹤类,其中10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极危物种白鹤,历史上曾有三大种群,目前仅剩在俄罗斯和中国生活的种群维持着较多的个体数量,超过98%的白鹤都在中国江西的鄱阳湖越冬。途中需要经停很多湿地,安全地补充能量,任何一处湿地没有做好保护,它们都很难生存。

国际鹤类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于倩介绍,所幸经过迁徙线路上各方的协同保护,多年来,白鹤的种群数量在持续、稳定地增长。据调查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还只有约3600只,到了2020年秋天,已有5500余只,增加了近2000只。“与各方携手,对全球鹤类,特别是白鹤,在迁徙线路上实现协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际鹤类基金会总裁理查德·贝尔福斯表示,鹤类在全球都具有重要而美好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湿地保护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政策支持和多方参与。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高级项目官员陈韵竹,分享了东亚-东南亚建立社区保护网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湿地保护的成功案例。该网络成立虽只有短短一年,已在5个国家开展了社区参与保护湿地的示范项目。今年,他们与哈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在我国福建省浮宫镇开展的红树林抚育和修复项目,通过引导社区居民清除危害红树林生长的互花米草,补种木榄、秋茄等方式,已修复红树林6亩。

保护国际基金会高级副总裁理查德·乔博士,分享了在亚洲两个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柬埔寨的洞里萨湖、中国的鄱阳湖,携手各方开展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经验。他认为,这些大规模的湿地生态系统固存了很多的碳,如果湿地退化或消失,这些碳将会逸入大气,并在2050年以前无法再被捕捉和固存。“因此,保护这样的湿地,对于减缓全球变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说。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水资源保护项目主任约翰·德维纳认为,湿地保护的政策法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障人类健康与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2-11-17 王菡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887.html 1 极危水鸟白鹤22年来增长近2000只 33,88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