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黄河岸边“守河人”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7日   第 06 版)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罗家河边,巡河员正在巡河。

本报记者 范文杰

深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境内的罗家河,小桥流水,秋枫尽染,胜似江南。

早上9时30分,陈袁滩镇袁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军和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村西的罗家河边,他一边走,一边仔细查看河边有无垃圾。在罗家河两岸晨练的村民不时和李志军打招呼。

陈袁滩镇是吴忠市唯一一个被黄河贯穿的乡镇。黄河流经这个镇19.79公里,滋养了全镇3万余亩农田,罗家河则是全镇最主要的一条排水沟,承担着几乎全部农田灌溉余水的退水任务。

5年前,从小喝着黄河水、玩在黄河边的李志军成为一名村级“河长”。

李志军负责的区域有6公里多,每月巡河不少于16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这是他担任村级河长以来雷打不动的任务。他说:“生态环境变好了,来河边游玩的人多了起来,秋末冬初巡查的重点是宣传禁牧、禁烧、禁钓。”

因为紧靠黄河,袁滩村可以说是“因黄河而兴”,村民种植水稻、玉米和陆地瓜菜,收入不错。此外,一些村民还靠承包当地黄河生态园景区内的游乐设施增加收入。

2014年,李志军也花30多万元在这个生态园内承包了一个摊位,经营高空冲浪游乐设施。“但说实话,那时大家对黄河的保护意识确实不够,有村民把垃圾倒进黄河和罗家河里,也有人来黄河里挖沙取石,就连在黄河河道中间河心岛上建生态园也没觉得是破坏黄河生态环境。”

说到黄河的生态环境,李志军至今记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黄河就曾洪水暴涨,淹没了庄稼,村民不得不赶着马车背井离乡。后来,黄河滩地无序开发愈演愈烈,河心岛上支起了烧烤摊、架起了游乐设施,小商店、摊位星罗棋布,袁滩村的生态安全更受到严重威胁。

2017年,宁夏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共有3770名党政领导担任了河长。陈袁滩镇也设立镇级河长6名、湖长3名,村级河湖长5名,并在河湖长公示牌上清楚标注河湖基本情况,镇村两级河长姓名、联系方式,河长职责和整治目标等信息。

“公示牌不但是河湖的‘身份证’,也是河长们的‘责任卡’,督促着河长全力当好河湖‘守护者’。”5年前,李志军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名字从此登上了河湖长公示牌。

河长制的实行给袁滩村带来巨大改变。

“往年一到夏秋季,罗家河的水藻生长就很茂盛,这几年河道变通畅了,水质变好了,蚊虫也少多了。”家住罗家河边的马作国对这几年的变化连连称赞。

从制止村民乱倒垃圾入河湖,到禁止村民种植河滩地,再到协助拆除黄河生态园,李志军连说“累扯了”。但是有付出总会有收获,2021年,袁滩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当地群众纷纷参加清洁河岸、美化环境等志愿活动,争当保护母亲河的“一分子”。昔日在生态园经营游乐设施的姚志强回到村里,当上了巡河网格员,去年春节期间,他和14名网格员在村干部带领下轮流值班,巡查管护。“现在的工作令我感到踏实,干着有劲儿。”今年,姚志强计划在水地全部种植富硒水稻,他说:“我才37岁,有信心重新开始,好日子正赶上趟呢!”

不仅仅是罗家河,如今的黄河吴忠段,在黄河水的滋养下,黄河两岸更是阡陌纵横,饶谷多畜、瓜果丰盈,四时安好。

2022-11-17 范文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891.html 1 黄河岸边“守河人” 33,89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