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马约翰:

从鼓浪屿走出的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7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照 宁

在厦门鼓浪屿人民体育场旁的小广场上有一尊人物雕像,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清华大学广场上,也有一座一模一样的人物雕像,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望着正在锻炼的清华人。

这两座雕像南北呼应,刻画的人物是“中国现代体育之父”——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厦门鼓浪屿,是马约翰体育之路的起点。

马约翰(1882—1966),虽然名字和样貌都有点“洋味儿”,可他却是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1882年,马约翰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他自幼好动,常与其他孩子们在山上、海滩上玩耍,不到天黑不回家,山环水抱的鼓浪屿为马约翰健康的身体素质创造出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马约翰自幼失去双亲,因家境困难13岁才入私塾读书。当时网球、足球等近代西式运动都已传入鼓浪屿,成为岛上学生们的日常运动项目,这自然而然的体育氛围也影响着马约翰。

1900年,马约翰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期间,他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尤其喜欢田径,曾获得多个长短跑项目的全校冠军。

1905年,上海举办了一次规模很大的田径运动会,马约翰参加1英里赛跑。比赛很激烈,在最后冲刺时,马约翰以领先第2名50码的成绩夺得冠军,“中国,中国”的欢呼声响彻整个运动场。

当时,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是一个羸弱的民族,这次比赛让马约翰决心以现代体育来改变这个局面,因此他决心投身于现代体育教育事业。

1914年马约翰应聘到清华学校任教,开始实践他的体育梦。马约翰为清华学子设立了一套“体力测验及格标准”,有一项不过关便不能毕业。国学大师吴宓及作家梁实秋从清华毕业多年后仍对体育考试心有余悸,他们都曾因体测不合格而被迫补考。

马约翰曾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书中提到:“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

在马约翰的言传身教下,“无体育,不清华”已经形成一种精神。在马约翰的故乡厦门鼓浪屿,人们将他故居旁的人民体育场命名为“马约翰体育场”,并塑了一座马约翰的塑像以作纪念。以马约翰为代表的体育精神,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的重要精神财富。

鼓浪屿上,这位为中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老人,依旧以他坚毅的目光,注视着这块生他养他、培养了他健康体魄和无私心灵的土地,他的体育精神也同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022-11-17 照宁 马约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919.html 1 从鼓浪屿走出的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 33,919 /enpproperty-->